中山大學外文系(GPA 2.x)
2021.08-2022.6考試時間8.5個月
一戰 680 V34 Q49 IR5 AWA3 2021.12.06
二戰 700 V40 Q47 IR8 AWA4 2022.04.22
三戰 710 V37 Q50 IR4 AWA4 2022.05.18
四戰 760 V40 Q51 IR6 AWA4 2022.06.23
二戰 700 V40 Q47 IR8 AWA4 2022.04.22
三戰 710 V37 Q50 IR4 AWA4 2022.05.18
四戰 760 V40 Q51 IR6 AWA4 2022.06.23
補習選擇-A2培訓班
交換回來後想說負債累累,原本不想花錢報補習班,但上網看了一下決定報名補習班能比較有系統的準備。除了網路上資料真的太多之外,根本不知道重點在哪要怎麼準備。最大的問題是雖然大方向文法大同小異,但是到基本文法以外,遇到好壞問題,每個人或是GMAT PREP公司的解題順序跟說法都不同。因此還是選擇平均700以上人數最多的A2GMAT,準備平時打打工然後專心備考(事實證明拖了好久)。
四戰準備心得
一戰
只能說我準備的方式真的是很鬆散,一開始在上課的時候就只有SC幾乎每堂都上。備考也是很隨便,一天甚至寫不到一回。其實原本想一直拖延,但是怕來不及就倉促報名一戰。V只有寫完OG,GWD只有寫十回左右。Q講義和三回GWD前一週才倉促寫完。AWA前一晚練習一篇。IR四戰從來沒讀過。就這樣去考試,果然全部都沒寫完,V跟Q猜了好多。沒有手感pace完全不知道怎麼分配。就是去繳錢給GMAT的。
二戰
距一戰隔了好久才考,中間若有似無的準備,這一次終於GWD寫完, PP 也有寫,但我還是很自以為數學很簡單,所以常常好幾天沒練手感。原本考前自我估計至少會V40/Q50,結果數學直接爆炸47分。(註:原本考試當天遇到高雄大停電只好走25樓黯然離場後reschedule,但GMAT官方行政真的很沒效率,email書信往來一個月還沒結果,才勉為其難請香港友人打給當地客服,當下訂到了兩週後的考試。要reschedule的人記得直接打電話)
三戰
二戰休息幾天後預約了一個月後。中間預約了A2的諮詢被念到爆,他說大概一個月後可以進步。可是兩個禮拜後就要考試了,決定reschedule,拖到一週前去取消才發現要四五千塊,所以放棄,直接心態崩潰,壓力大到寫題目都會恐慌。考前一晚還失眠只睡到4.5個小時。想當然狀況糟,V都沒寫完,最後總分只進步了10分。
四戰
這次開始有看講義,用GMAT Club的題庫,幾乎每天都有寫一回,總算成績大躍進。心態上不同科目滾動式的調整我覺得很重要。想到二戰的時候,我寫完V太順,寫Q的時候腦袋還在想像到時候爽拿成績單的畫面….。這次雖然V時間掌控不好(考前沒有完整計時),緊張到考的時候一句話要來回看好幾遍才看得進去,後面超過五題都用skimming猜,一度好想放棄。但寫Q的時候還是有專心調整狀態,才救到這次成績。
準備重點
V:
教材/題庫:
A2講義/GWD/PP/GMATClub免費題庫/Dustin網站(跳躍修飾講得很好)
SC:
我覺得我在準備過程不算最典型或集中型選手,備考過程漫長鬆散,但累積寫了一定數量的題目真的有幫助。重要的是要邊寫題目邊對照講義(檢討的時候),兩個過程互補,同時用寫題經驗印證講義重點,一方面加深講義重點的記憶。
我一開始太有自信不屑讀講義,對於別人給的東西沒印證不會相信,A2講義幾乎沒看,自以為靠外文系底子可以輕鬆拿分,結果到後期才發現,裡面都是重點,講義整套都是有憑有據,我見了棺材才掉淚。而且講義真的是按照重要程度每本都按照大方向分類好,modifier/comparison/verb form, etc. 至於搭配介系詞,通常不會是解題重點,GMAT也不太可能出單一考點,只要熟悉常考用法(C本),提升解題速度就好。熟悉了常見考點之後,最重要的是要比較各選項語意。找A2諮詢的學生10個有11個會被唸沒看語意,一開始我以為看得懂就行,其實看懂不等於有把邏輯連貫。
事實上,刪掉絕對文法錯誤後,要找出modifier或comparison擺放位置、用法最精確的選項。
[相較以上基本題庫或資源,我覺得機經不是很重要除非是數學,我只有四戰看過大概五題機經,實在用不下去。]
RC:
我覺得這方面我一項還好,但要習慣閱讀,skimming 跟仔細閱讀考生各有所好,但是自己後來都以仔細閱讀邊腦中整理架構,然後細節名詞記得歸類在哪為主。我二戰看ESR閱讀和邏輯滿分後,除了一回內會寫到就沒有額外碰,結果後兩次手感有點消失。
CR:
相對簡單,但不是解的出來就好,每個選項要分析,偶爾可以跟戰友辯論會比較好。
上課複習完講義後,後期主要用這個,Gmat Club forum quiz/free test可以幫助模擬考試版面,試用免費題庫,然後還可以看各種testprep公司解答(不能只看一個,通常要參考很多篇,網路大神我只信Manhattan/GMAT Club的Ron/GMAT Ninja,其他老師沒八百我都不敢亂入教。)我在這個網站總共辦了四個帳號試用免費題庫,所以沒花到錢。不過要小心verify題目來源,有些來路不明的反而有反效果。盡量要多做Official GMAT來洗手感。
Q:
原本以為像國中數學不用特別注意,但其實題目要按時寫,講義要做完,回去看錯題,才能在考試當下掌握時間。
AWA:
我只有考前寫一回,所以分數都不怎樣,時間掌握更是糟,建議平常要多寫幾篇,學習架構。時間來不及就不要想要寫出多完美的作文了。
IR:沒讀過,很看運氣,在乎完美成績的話,建議考前至少看一下題型。
總結
我認為我備考的態度絕對是不會是模範生,蠻佛系的,只有考前或四戰後期開始會寫題目/檢討/讀到一天四小時。因為一開始根本不知道自己實力在哪,也不知道考到760對自己來說是妄想還是能力可及。但這種心態會影響自己的備考過程和方式。我覺得這個過程可以提供給跟我一樣也很廢的考生一個參考(中山外文系混到畢業GPA不到3),但絕對不要跟我一樣花28000在繳學費給GMAT(而且美元還在漲…前後差了好幾百NTD)。建立自己的學習模式,再加上A2GMAT的統整和詳細教學,其實就很夠了,只是真的要認真讀書啦…. 連我這種資質平庸又廢的人都可以考到700+
只能說是運氣好加上摸出讀書方式,也願意比大學時期花多一點心力分配每天做題。其實這個年代早就有補習班或是網站幫你摸出套路了,台灣每年700+的人到處都是,GMAT硬要說真的不難,有沒有用心而已(還有考試的pace不要糾結選擇困難)。
交換回來後想說負債累累,原本不想花錢報補習班,但上網看了一下決定報名補習班能比較有系統的準備。除了網路上資料真的太多之外,根本不知道重點在哪要怎麼準備。最大的問題是雖然大方向文法大同小異,但是到基本文法以外,遇到好壞問題,每個人或是GMAT PREP公司的解題順序跟說法都不同。因此還是選擇平均700以上人數最多的A2GMAT,準備平時打打工然後專心備考(事實證明拖了好久)。
四戰準備心得
一戰
只能說我準備的方式真的是很鬆散,一開始在上課的時候就只有SC幾乎每堂都上。備考也是很隨便,一天甚至寫不到一回。其實原本想一直拖延,但是怕來不及就倉促報名一戰。V只有寫完OG,GWD只有寫十回左右。Q講義和三回GWD前一週才倉促寫完。AWA前一晚練習一篇。IR四戰從來沒讀過。就這樣去考試,果然全部都沒寫完,V跟Q猜了好多。沒有手感pace完全不知道怎麼分配。就是去繳錢給GMAT的。
二戰
距一戰隔了好久才考,中間若有似無的準備,這一次終於GWD寫完, PP 也有寫,但我還是很自以為數學很簡單,所以常常好幾天沒練手感。原本考前自我估計至少會V40/Q50,結果數學直接爆炸47分。(註:原本考試當天遇到高雄大停電只好走25樓黯然離場後reschedule,但GMAT官方行政真的很沒效率,email書信往來一個月還沒結果,才勉為其難請香港友人打給當地客服,當下訂到了兩週後的考試。要reschedule的人記得直接打電話)
三戰
二戰休息幾天後預約了一個月後。中間預約了A2的諮詢被念到爆,他說大概一個月後可以進步。可是兩個禮拜後就要考試了,決定reschedule,拖到一週前去取消才發現要四五千塊,所以放棄,直接心態崩潰,壓力大到寫題目都會恐慌。考前一晚還失眠只睡到4.5個小時。想當然狀況糟,V都沒寫完,最後總分只進步了10分。
四戰
這次開始有看講義,用GMAT Club的題庫,幾乎每天都有寫一回,總算成績大躍進。心態上不同科目滾動式的調整我覺得很重要。想到二戰的時候,我寫完V太順,寫Q的時候腦袋還在想像到時候爽拿成績單的畫面….。這次雖然V時間掌控不好(考前沒有完整計時),緊張到考的時候一句話要來回看好幾遍才看得進去,後面超過五題都用skimming猜,一度好想放棄。但寫Q的時候還是有專心調整狀態,才救到這次成績。
準備重點
V:
教材/題庫:
A2講義/GWD/PP/GMATClub免費題庫/Dustin網站(跳躍修飾講得很好)
SC:
我覺得我在準備過程不算最典型或集中型選手,備考過程漫長鬆散,但累積寫了一定數量的題目真的有幫助。重要的是要邊寫題目邊對照講義(檢討的時候),兩個過程互補,同時用寫題經驗印證講義重點,一方面加深講義重點的記憶。
我一開始太有自信不屑讀講義,對於別人給的東西沒印證不會相信,A2講義幾乎沒看,自以為靠外文系底子可以輕鬆拿分,結果到後期才發現,裡面都是重點,講義整套都是有憑有據,我見了棺材才掉淚。而且講義真的是按照重要程度每本都按照大方向分類好,modifier/comparison/verb form, etc. 至於搭配介系詞,通常不會是解題重點,GMAT也不太可能出單一考點,只要熟悉常考用法(C本),提升解題速度就好。熟悉了常見考點之後,最重要的是要比較各選項語意。找A2諮詢的學生10個有11個會被唸沒看語意,一開始我以為看得懂就行,其實看懂不等於有把邏輯連貫。
事實上,刪掉絕對文法錯誤後,要找出modifier或comparison擺放位置、用法最精確的選項。
[相較以上基本題庫或資源,我覺得機經不是很重要除非是數學,我只有四戰看過大概五題機經,實在用不下去。]
RC:
我覺得這方面我一項還好,但要習慣閱讀,skimming 跟仔細閱讀考生各有所好,但是自己後來都以仔細閱讀邊腦中整理架構,然後細節名詞記得歸類在哪為主。我二戰看ESR閱讀和邏輯滿分後,除了一回內會寫到就沒有額外碰,結果後兩次手感有點消失。
CR:
相對簡單,但不是解的出來就好,每個選項要分析,偶爾可以跟戰友辯論會比較好。
上課複習完講義後,後期主要用這個,Gmat Club forum quiz/free test可以幫助模擬考試版面,試用免費題庫,然後還可以看各種testprep公司解答(不能只看一個,通常要參考很多篇,網路大神我只信Manhattan/GMAT Club的Ron/GMAT Ninja,其他老師沒八百我都不敢亂入教。)我在這個網站總共辦了四個帳號試用免費題庫,所以沒花到錢。不過要小心verify題目來源,有些來路不明的反而有反效果。盡量要多做Official GMAT來洗手感。
Q:
原本以為像國中數學不用特別注意,但其實題目要按時寫,講義要做完,回去看錯題,才能在考試當下掌握時間。
AWA:
我只有考前寫一回,所以分數都不怎樣,時間掌握更是糟,建議平常要多寫幾篇,學習架構。時間來不及就不要想要寫出多完美的作文了。
IR:沒讀過,很看運氣,在乎完美成績的話,建議考前至少看一下題型。
總結
我認為我備考的態度絕對是不會是模範生,蠻佛系的,只有考前或四戰後期開始會寫題目/檢討/讀到一天四小時。因為一開始根本不知道自己實力在哪,也不知道考到760對自己來說是妄想還是能力可及。但這種心態會影響自己的備考過程和方式。我覺得這個過程可以提供給跟我一樣也很廢的考生一個參考(中山外文系混到畢業GPA不到3),但絕對不要跟我一樣花28000在繳學費給GMAT(而且美元還在漲…前後差了好幾百NTD)。建立自己的學習模式,再加上A2GMAT的統整和詳細教學,其實就很夠了,只是真的要認真讀書啦…. 連我這種資質平庸又廢的人都可以考到700+
只能說是運氣好加上摸出讀書方式,也願意比大學時期花多一點心力分配每天做題。其實這個年代早就有補習班或是網站幫你摸出套路了,台灣每年700+的人到處都是,GMAT硬要說真的不難,有沒有用心而已(還有考試的pace不要糾結選擇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