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一戰 730 心得分享
時間 Thu Jun 18 17:51:34 2020
考試成績:一戰 總分730/Q:49/V:40/AWA:3/IR:5 2020/04/15
求學背景:台灣大學數學系
準備時間:2020/01~2020/04
準備教材:A2GMAT寒假假日培訓班教材、OG2019、AQ、PP1、PP2
前言:
工作一年之後發現繼續在台企工作可能一輩子看不到希望,加上剛好認識一個Dcard工作的學長聊到他MBA的計畫(好啦其實我就是很愛跟風)。加上在LinkedIn上面外商科技業BD的職缺都會加注一行MBA preferred,就決定往這個方向努力看看。趁著這份工作上下班還算規律的時機,趕快把GMAT先考到對後續準備應該會比較輕鬆,所以就開始尋找補習班。
在試聽完A2的課之後發現知識密度非常高(就連在閒聊也是帶到很多MBA申請的訣竅跟秘辛)就決定報名了。
SC:
一開始拿到講義只覺得老天鵝SC到底在公三毀?內容又多又雜,想說是在算命嗎?大概是到A2說了第N次「不要偷雞、不要頑皮」跟「我還順便在教你寫作」,才慢慢知道這個科目到底在檢驗甚麼。
SC最主要就是兩個層面:文法句構跟語意。前期容易只看文法跟句構好壞而忘記語意是否跟文法相容。比較有印象的考點:單複數與時態(這點到後期因為句構更複雜很容易忘記檢查)、強迫平衡、指代對象、分詞構句的使用時機、比較結構、頭重腳輕不偏好。
我真正在這個科目開眼的契機有兩個:一個是看了Dustin的OG解題影片、一個是複習A2-SC兩本講義複習到第二次的時候。
非常建議大家先從Dustin的影片入手,一步一步從解析考點、做總結開始練起。方法論開始熟練之後,就是把OG題目做完、總結,會開始對所謂的3-2結構非常有感覺。但這時候一定也會有好幾個點是會覺得「好像在講義上看過,又不是很確定」的考點。這時候開始來個講義二周目會是個好辦法,複習的時候對於很多上課聽得很霧的部分,會開始感覺原來是在講這個東西。
到了中後期真的會開始產生反射動作:比如看到more馬上把後面用as替代than的選項刪掉(但要注意喔不是每個more後面as都可刪)、也會在which指代整件事的時候本能地尋找概括性名詞、在產生語氣動詞的後面尋找that。
兩個建議新生上課的筆記方法:剛開始上課的時候就跟著A2的解題把講義裡的例題用紅綠兩色的筆把「水到爆」、「極差」等等考點做區分。事後複習會方便很多。然後列一下PP、GWD的每一題出現在哪一頁。這兩件事會讓事後的複習方便很多。(過來人慘痛經驗)
CR:
這科相較於SC,模式簡單非常多,但是變化也更複雜了。我的方法是照著CR講義上的因果、目的將題型做區分。然後把每一題每個錯誤選項跟正確選項歸類好。比如說變化類型會有無關比較、違反前提、補充資訊等七個錯誤。
一開始會非常崩潰,可能20分鐘檢討一兩題還檢討不完。但是神奇的會在大概歸類了50-60題左右開始發生。會開始產生一種反射,很快就知道要用哪個點打槍一個選項。等到實戰上再把想要分類的心擺在一邊,讓感覺告訴你是非,就像網路風向那樣(X)。等到這裡就大功告成了,接下來就認真刷題吧,到這個地步通常不會是解不出來,而是誤解題目,只能吃老本同時慢慢提升閱讀實力。
RC:
這方面的心得就比較沒有像SC、CR會在某個moment突然發出聖光。但是A2上課說的分段落、分架構語氣論點、做回文定位真的是基本中的基本,一定要掌握。
可能因為閱讀能力比較好的關係有三成是靠著閱讀速度輾過去的,這部分跟CR一樣除了老本之外只能慢慢地提升。
Q:
高中時候真的都學過,不會太難。可是會從一些很基礎的數學觀念延伸出很多變化與應用。大多數不會的問題並不是沒學過,而是太遙遠以前的,那被忘卻的歷史(遠目)。比較印象深刻的是Data Sufficancy的解未知數法很重要,卻是到考前一兩天才領悟到。所以勤學苦練瘋狂刷題,然後記住KH的技巧快速解很重要。
總結:
考GMAT真的是一段很崩潰的旅程。這段期間那種慢性的心理壓力真的會讓人的狀態跟情緒變得不太好。在這段時間撐下去的主因一部分也是學會了如何享受解題時那種跟出題者對決的感覺、還有那種「我知道你想要考什麼」的成就感。
不得不說A2 GMAT多年來「機器學習」得出的潛在規律真的省下大把大把的備考時間。但是當然,因為這些規則還是很多變而且要經由比較才能得出最好的解。所以整體複雜度還是相當高的。
但說穿了還是A2一直掛在嘴邊的那句口頭禪。
時間 Thu Jun 18 17:51:34 2020
考試成績:一戰 總分730/Q:49/V:40/AWA:3/IR:5 2020/04/15
求學背景:台灣大學數學系
準備時間:2020/01~2020/04
準備教材:A2GMAT寒假假日培訓班教材、OG2019、AQ、PP1、PP2
前言:
工作一年之後發現繼續在台企工作可能一輩子看不到希望,加上剛好認識一個Dcard工作的學長聊到他MBA的計畫(好啦其實我就是很愛跟風)。加上在LinkedIn上面外商科技業BD的職缺都會加注一行MBA preferred,就決定往這個方向努力看看。趁著這份工作上下班還算規律的時機,趕快把GMAT先考到對後續準備應該會比較輕鬆,所以就開始尋找補習班。
在試聽完A2的課之後發現知識密度非常高(就連在閒聊也是帶到很多MBA申請的訣竅跟秘辛)就決定報名了。
SC:
一開始拿到講義只覺得老天鵝SC到底在公三毀?內容又多又雜,想說是在算命嗎?大概是到A2說了第N次「不要偷雞、不要頑皮」跟「我還順便在教你寫作」,才慢慢知道這個科目到底在檢驗甚麼。
SC最主要就是兩個層面:文法句構跟語意。前期容易只看文法跟句構好壞而忘記語意是否跟文法相容。比較有印象的考點:單複數與時態(這點到後期因為句構更複雜很容易忘記檢查)、強迫平衡、指代對象、分詞構句的使用時機、比較結構、頭重腳輕不偏好。
我真正在這個科目開眼的契機有兩個:一個是看了Dustin的OG解題影片、一個是複習A2-SC兩本講義複習到第二次的時候。
非常建議大家先從Dustin的影片入手,一步一步從解析考點、做總結開始練起。方法論開始熟練之後,就是把OG題目做完、總結,會開始對所謂的3-2結構非常有感覺。但這時候一定也會有好幾個點是會覺得「好像在講義上看過,又不是很確定」的考點。這時候開始來個講義二周目會是個好辦法,複習的時候對於很多上課聽得很霧的部分,會開始感覺原來是在講這個東西。
到了中後期真的會開始產生反射動作:比如看到more馬上把後面用as替代than的選項刪掉(但要注意喔不是每個more後面as都可刪)、也會在which指代整件事的時候本能地尋找概括性名詞、在產生語氣動詞的後面尋找that。
兩個建議新生上課的筆記方法:剛開始上課的時候就跟著A2的解題把講義裡的例題用紅綠兩色的筆把「水到爆」、「極差」等等考點做區分。事後複習會方便很多。然後列一下PP、GWD的每一題出現在哪一頁。這兩件事會讓事後的複習方便很多。(過來人慘痛經驗)
CR:
這科相較於SC,模式簡單非常多,但是變化也更複雜了。我的方法是照著CR講義上的因果、目的將題型做區分。然後把每一題每個錯誤選項跟正確選項歸類好。比如說變化類型會有無關比較、違反前提、補充資訊等七個錯誤。
一開始會非常崩潰,可能20分鐘檢討一兩題還檢討不完。但是神奇的會在大概歸類了50-60題左右開始發生。會開始產生一種反射,很快就知道要用哪個點打槍一個選項。等到實戰上再把想要分類的心擺在一邊,讓感覺告訴你是非,就像網路風向那樣(X)。等到這裡就大功告成了,接下來就認真刷題吧,到這個地步通常不會是解不出來,而是誤解題目,只能吃老本同時慢慢提升閱讀實力。
RC:
這方面的心得就比較沒有像SC、CR會在某個moment突然發出聖光。但是A2上課說的分段落、分架構語氣論點、做回文定位真的是基本中的基本,一定要掌握。
可能因為閱讀能力比較好的關係有三成是靠著閱讀速度輾過去的,這部分跟CR一樣除了老本之外只能慢慢地提升。
Q:
高中時候真的都學過,不會太難。可是會從一些很基礎的數學觀念延伸出很多變化與應用。大多數不會的問題並不是沒學過,而是太遙遠以前的,那被忘卻的歷史(遠目)。比較印象深刻的是Data Sufficancy的解未知數法很重要,卻是到考前一兩天才領悟到。所以勤學苦練瘋狂刷題,然後記住KH的技巧快速解很重要。
總結:
考GMAT真的是一段很崩潰的旅程。這段期間那種慢性的心理壓力真的會讓人的狀態跟情緒變得不太好。在這段時間撐下去的主因一部分也是學會了如何享受解題時那種跟出題者對決的感覺、還有那種「我知道你想要考什麼」的成就感。
不得不說A2 GMAT多年來「機器學習」得出的潛在規律真的省下大把大把的備考時間。但是當然,因為這些規則還是很多變而且要經由比較才能得出最好的解。所以整體複雜度還是相當高的。
但說穿了還是A2一直掛在嘴邊的那句口頭禪。
「不要偷雞!不要頑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