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求學背景:台科大管院
- 英文程度:學測15級
- 準備時間:2023 / 8月 ~ 2024/ 2月
- 準備教材:OG, GMAT官方PP1&2, A2線上課程講義, Dustin Blog
▌前言
事實上我在2022的時候就已經補過一次,不過後面由於學系課業與一些時程考量沒有去考試,等到23年的暑假又重聽了一次,即便當時新制已經出來了,但死腦筋的我覺得GMAT精華在於SC就還是逼自己去考SC,本來就讀書時間不長,結果中間又遇到分手,所以就考到一塌糊塗,從信義區走回家的路上都不知道在流哪邊的眼淚;另外還有一點是,我本身很不愛做題,聽到GMAT不要盲目做題我超開心,題目就做超少就上戰場,完全就是去送幸福,所以假如考生們有自我認知到自己本來就是題目練習較少的人,準備上就不要再減少自己的做題量了,其實就跟著老師建議的做題量去準備就好,自己斟酌加減,不然就會像我一樣去考了幾次還沒把OG寫完真不知道在幹嘛。
▌備考時間軸
暑假剛開始去上了末代舊制班把自己的記憶喚醒,考了兩次舊制還是失利後轉考新制,在寒假的時候加強準備,怕開學後又重道覆轍,就在過年期間除了年夜飯回家外,在自修室一個人唸書,最後成功出分。
▌各科心得
CR
這是剛開始很輕忽的一科,以為題目都可以靠自己自以為是的小聰明去解決,後面就發現,本身閱讀能力其實就不算太好,又要去考邏輯,一整個拉長做題時間,因此,學習老師的方法,把做題的步驟固定下來後,做題時間大大的減少.以老師的教法為根基,再去因應題目去做變化調整。
RC
這是我一開始最擔心的地方,因為GMAT就是一個閱讀能力考試,不管哪一個科目閱讀能力都很重要,包含數學,數學到實戰的題目往往更長,讓人很難理解或是耐心讀完;尤其是在我本身就知道自己閱讀速度偏慢的情況下,還要在舊制更少的時間下寫完題目完全就是不可能,所以我最開始就先執行Dustin的紐約日報功課,每日翻譯紐約日報去增加自己的閱讀速度,再加上SC的不斷培養,總算有點進步,特別是在句子很長的長難句,讀起來不這麼吃力.雖然說到最後還是寫不完,也不知道到底這些努力進步多少,但很明顯的一點是到半年後去考托福,Reading我可以完全跟他硬幹,不需要任何技巧,就是硬幹到最後面時間都還夠,強烈建議大家把RC搞好。
Q
必須說在Q上面自己蠻偷懶的,自認為數學不差就沒有花太多時間在上面,大概就是練到題目都會解,但不穩定,速度也不快,也就是說有能力解題但沒有能力讓自己穩定發揮.最後是很幸運在實戰中都有發揮出來沒有卡題,才有良好的成績.但數學真的很重要,也是最好把握的一科,台灣學生V太難把握了,Q是一定要把握的分數,別讓自己V考高後因為Q要繼續下一戰。而作為管院學生沒有修太多大學數學,這也一定程度讓我在未來申請MSBA的時候,用來佐證我的數學能力。
DI
因為是舊制轉新制,這部分多數都是自己摸索,最後在實戰有點失常,PP都能做到PR80+但最後實戰可能是因為安排在最後一科體力不足,又有一道題組連錯,導致分數更低.建議同學們確定算分機制後,妥善安排各題型考試策略避免失常或高達對率卻低分。
▌誠心建議
1. 找戰友,官方讀書會我加了兩個(因為重聽)但沒有成功運作,是後來自己找才找到一位戰友,在準備上發揮很大的作用,但戰友不好找,因為準備時間與進度大家的落差都很大,也有些人很不願意分享,建議大家多找,也確立好自己的心態,踴躍分享,為別人解問題也是幫助自己學習。
2. 獲取資源與共享,A2這邊真的很多資源,現在的雞精看似也比我那時候多很多(我當初是過年期間又碰到剛換題),中國那邊也真的很多免費資源,在現在兩戰間距離可以壓在一個月內,換題頻率降低的情況下,可以多方獲取資源,並將資源 all in 在一兩次考試之間,畢竟多考一次也是成本,準備好就全力衝刺下去吧!
3. 多做好事,聽過身旁的人考試遇到一大堆GWD,也看過朋友雞精中超級多題,也有人沒中,或是中超簡單題目,在GMAT這種計分方式比較玄,又很看臨場發揮的考試下,真的只能好好準備,然後多做好事祈求能發揮出自己的實力,別被一些鳥事搞到。
▌總結
當初考GMAT就是希望自己申請時不要被缺少這個數據拖累,也確實有這個成績後在申請上有底氣一點,不會擔心自己被一些玄學搞到,至少讓可控的因素控制在自己的手中,這考試也與一些工作的測驗雷同,在面試時明顯有先備知識;另外也是累積英文能力的好方式,考完之後在邏輯與英文都有很大的成長.最後謝謝A2GMAT,真的教的很好才會讓我去回班重聽,最後也順利上了理想的學校,謝謝各位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