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戰:2019/3/27 V22 Q49 IR3 Total 600
二戰:2019/10/15 V20 Q50 IR4 Total 590
三戰(Online Test測試版):2020/5/16 V25 Q50 IR6 Total 640
四戰:2020/7/27 V20 Q51 IR8 Total 600
五戰(Online):2020/10/3 V23 Q50 IR6 Total 620
六戰:2021/8/10 V34 Q51 IR6 Total 710
英文程度:
很一般的一般人,學測14級分,大學指考77分,多益只考過一次620
準備期間:
2018/12~2021/8,中間因為工作需要定期出差大陸,所以整體時間蠻零碎的,尤其是每次出差回來幾乎都等於要重新來過。
準備工具:
A2 GMAT講義、Dustin終結者、OG2019 2020、OV2019 2020、PP1~4、GWD24、曼哈頓網站
前言:
奉勸正在殺G路上的各位,可以的話就短期衝刺跟他拚了,否則長期抗戰下來心理層面真的會很痛苦。不過這篇文章也是可以給心理層面強大的朋友們一點長期抗戰的小信心(看我考這麼多次就知道了吧哈哈)
考試準備:
小弟是個不折不扣的理工科肥宅,商學院什麼的從來就只知道有很多妹子,直到替代役的時候才知道MBA這個東西,在知道好像畢業後可以賺很多錢之後,就開啟了我的MBA之路。網路上查了一堆資料,發現好像要先考個GMAT,小弟我身邊一堆同學考了GRE後出國,想說或許差不多吧,就找了網路上最多人推的A2 GMAT開始我的殺G惡夢。
SC:
這應該是大部分人的第一個魔王關。從小到大的英文課都只教你背單字,或是介係詞要擺哪個,在遇到這種要你選一個最好的寫法(還不只是正確的寫法)的題目下基本上是毫無用武之地的。
A2在培訓班會用比較淺顯易懂的教學方式帶你進入GMAT的SC出題思維(不過就是太易懂了,一開始自己在解題跟看A2解題是完全不同的兩件事情),A2已經系統化的把SC的考點都幫你整理出來,再教你一套系統化的考點判斷準則,這背後是累積了超級大量的考點整理為背景,不是你寫完一套OG或PP就可以隨隨便便參透出來的。
當然這些準則背後的文法觀念A2都講得非常詳細,不過越準備到後面越能體會到為什麼實戰用文法觀念去解會出大事,因為每題都用文法觀念去解,除非真的神人級,不然你會發現你最後幾題真的都只能猜C,然後欣然報名下一次。這邊強烈認為A2有些小方法是真的好用,實戰上遇到可以用的題目搞不好一分鐘就可以解掉一題。
Dustin在終結者的教學方式就是完全的從基礎把你拉起來,從讀題目抓語意,到分考點層級後比較層級進行刪除,一整套的訓練方式講求的是一步一腳印,你每刪掉一個選項都要很明確知道你刪掉他的原因是什麼。訓練過程很痛苦,但是訓練結果很實用。
蠻多人認為A2跟Dustin的解題方式不一樣,但是我會覺得這兩套方式是相輔相成的。一開始就用技巧去刪選項,可能第一個就把正確答案刪掉;全部的題目都一個選項一個選項慢慢分層級再去比較,你可能有些題目一題要做兩分鐘。其實兩套方式學到最後,融會貫通之後會發現很多地方是連通的。
CR:
從小就愛跟人吵架的我,在看到CR的題目後覺得十分的興奮,尤其是weaken題。但是呢,一般都是用中文跟人吵架,英文吵架可就不太行了,所以在這邊遇到的第一個問題是:看懂題目。
CR的語意還不像SC可以抓個大概就好,看個大概就去看選項可能會抱著三個選項再回去重讀一次題幹,因此CR會建議把題目看清楚再進行下一步,不過如果發現超過一分鐘題目還是有看沒有懂,就要開始準備停損了。
看懂題目之後,至少要先思考出題目要問你什麼,才能進入選項,否則你等於是再看一篇短篇閱讀(題幹+五個選項,我有算過有些題目會到200多個字)。
這邊就不得不提到Dustin在終結者的預想答案法了。在正確抓到主題後,如果你有預想到幾個可能答案,你看到正確選項時會靈光乍現,就像遇到初戀一樣認定他一輩子了,時間緊迫的情況下,甚至直接大膽選下去都有很高機率會中。而Kory教的縱向/橫向總結,個人覺得在練習預想答案是很好用的一個工具。
RC:
這個,是我始終跨不過的一道門檻。從一開始接觸GMAT開始,RC就彷彿是一道高牆。在第六戰之前,即使是自己練習的時候,RC我都是處於一個要嘛看不懂文章在幹嘛,不然就是一篇要看個快十分鐘還要一邊查單字,更慘的是有些文章好不容易可以在三到五分鐘內覺得自己看懂了,結果題目寫一寫全錯,到後來變成拒看RC,練習都只練SC跟CR。
直到第五戰考完後我真的覺得RC只靠自己是沒救了,就跑去找A2徹底諮詢一次。雖然被電得很慘,但是後來照著A2的方式,(看文章不是只是看過去抓個段落大意就結束,要去思考每一句話他的意義(不只是句意),他在段落裡扮演什麼樣的腳色,為什麼這段話會出現在這邊),第二戰一度RC百分位數只有9,在第六戰進步到66百分位,雖然還有很多地方需要加強,但至少四篇裡面看懂了兩篇半,而不是每篇RC都在轉鉛筆猜題。
最後還是要強調一下,RC沒有捷徑,只有靠長期累積的閱讀實力再搭配閱讀技巧才有辦法在實戰時間壓迫下達到一定的RC正確率。
Q:
這個就不多說了,一路理工科走上來的,Q如果拿不了分要拿什麼跟人家比呢?這邊要推薦一下KH的實戰解題技巧超級實用。有些題目雖然是會寫,但是KH的解法就是硬生生比我快了至少半分鐘以上,解法還比較單純,錯誤率就相對低。然後KH整理的機經命中率,至少我有用到的那次我中了10題左右的機經,基本上這十題是保證對之外,還節省很多時間給其他題目。要拚Q51的人強烈建議購買KH機經。
IR & AWA:
恩,兩個字,隨緣。這兩科我從第一戰之後就沒有練習過,完全看考試當天運氣,題目簡單就賺到,題目困難就爆掉。
輔助工具:
曼哈頓模考軟體 – 曼哈頓除了可以上去看他的一些題目講解之外,個人私心認為他的模考軟體還蠻準的(數學除外,難到懷疑人生)。第六戰前我考了他兩套模考,一次V34,一次V35,最後第六戰V34,自己都嚇到。
備考建議:
有補A2 GMAT的朋友,準備SC的時候,沒事翻講義,翻講義沒事。A2的講義就是大概99.99999%考點的整理精華,如果有哆啦A夢的記憶吐司就把全部都印了吃下去,直接無敵。除了B本之外的每本我大概都看了5遍以上,每次看可能還會有新的領悟。
OG跟PP 1~4至少總結個3次以上。我個人是大概都寫了4遍以上,主要是準備時間拉太長,寫到後面沒東西看只好一直重複看,看能不能抓出不同的盲點。為什麼會建議刷這麼多次呢?因為就跟A2講義一樣,每次寫都會發現新的考點,或許是上次總結沒注意到的,或許是這次才發現他是一個考點的,總之多刷沒壞處
讀書會的話,準備初期個人覺得蠻有用的,跟著你的夥伴一起探索GMAT的奧妙,然後一起承受被G殺的痛苦,可以加速準備初期對GMAT的熟悉度。
但是考到第三戰之後,OG PP總結一到兩次之後,我覺得這時期就看個人了,因為通常這個時期已經沒什麼動力再去每周訂檢討範圍,然後照表操課,畢竟都已經總結過兩次了,或許照著自己的步調走會比較適合自己,自行斟酌囉。
實戰,千萬千萬,要做好時間控管,寧願放棄你眼前這題看起來就不屬於你分數區間的題目,也不要為了這題放棄後面那些你應該要做對的題目。你說你怎麼知道這題不屬於你的分數區間?我會說,在一道題目正常的分配時間內做不出來的題目,或許就不屬於你現在的實力區間了。穩穩地發揮你的實力,遠比硬解出高出你實力的題目來的重要。
心態上,可以崩潰,可以偷懶,但是絕對不能放棄。有的人抗壓性強,可以高強度備考好幾周甚至好幾個月,但是有些人就需要適度的宣洩壓力,不管是備考的壓抑心態或是考爆掉後的崩潰情緒,我覺得找到自己的方式才走得長久,畢竟GMAT只是整個MBA道路上剛開始的一小段。
心得(發牢騷時間):
從第一戰到第六戰,考了將近兩年半的時間還都是在職準備的情況下,說中間沒有想放棄的心態是騙人的。一開始的積極備戰,下了班晚上可以專注準備個三小時,到後來已經有點彈性疲乏,準備GMAT好像已經變成一個例行公事,已經沒有了那種很想拚的態度,就是下了班沒事就是回家念GMAT,也變得很容易分心做其他事,整個效率就很低。第六戰前還過著早起念托福,下班回家練GMAT維持手感+托福的生活,真的令人崩潰。不過或許就是這種不願意放棄(雖然有點消極)的態度,最後也讓我矇了個710吧。
不放手,直到夢想到手 –
給所有走在出國留學這條道路上的朋友們。
RC:
這個,是我始終跨不過的一道門檻。從一開始接觸GMAT開始,RC就彷彿是一道高牆。在第六戰之前,即使是自己練習的時候,RC我都是處於一個要嘛看不懂文章在幹嘛,不然就是一篇要看個快十分鐘還要一邊查單字,更慘的是有些文章好不容易可以在三到五分鐘內覺得自己看懂了,結果題目寫一寫全錯,到後來變成拒看RC,練習都只練SC跟CR。
直到第五戰考完後我真的覺得RC只靠自己是沒救了,就跑去找A2徹底諮詢一次。雖然被電得很慘,但是後來照著A2的方式,(看文章不是只是看過去抓個段落大意就結束,要去思考每一句話他的意義(不只是句意),他在段落裡扮演什麼樣的腳色,為什麼這段話會出現在這邊),第二戰一度RC百分位數只有9,在第六戰進步到66百分位,雖然還有很多地方需要加強,但至少四篇裡面看懂了兩篇半,而不是每篇RC都在轉鉛筆猜題。
最後還是要強調一下,RC沒有捷徑,只有靠長期累積的閱讀實力再搭配閱讀技巧才有辦法在實戰時間壓迫下達到一定的RC正確率。
Q:
這個就不多說了,一路理工科走上來的,Q如果拿不了分要拿什麼跟人家比呢?這邊要推薦一下KH的實戰解題技巧超級實用。有些題目雖然是會寫,但是KH的解法就是硬生生比我快了至少半分鐘以上,解法還比較單純,錯誤率就相對低。然後KH整理的機經命中率,至少我有用到的那次我中了10題左右的機經,基本上這十題是保證對之外,還節省很多時間給其他題目。要拚Q51的人強烈建議購買KH機經。
IR & AWA:
恩,兩個字,隨緣。這兩科我從第一戰之後就沒有練習過,完全看考試當天運氣,題目簡單就賺到,題目困難就爆掉。
輔助工具:
曼哈頓模考軟體 – 曼哈頓除了可以上去看他的一些題目講解之外,個人私心認為他的模考軟體還蠻準的(數學除外,難到懷疑人生)。第六戰前我考了他兩套模考,一次V34,一次V35,最後第六戰V34,自己都嚇到。
備考建議:
有補A2 GMAT的朋友,準備SC的時候,沒事翻講義,翻講義沒事。A2的講義就是大概99.99999%考點的整理精華,如果有哆啦A夢的記憶吐司就把全部都印了吃下去,直接無敵。除了B本之外的每本我大概都看了5遍以上,每次看可能還會有新的領悟。
OG跟PP 1~4至少總結個3次以上。我個人是大概都寫了4遍以上,主要是準備時間拉太長,寫到後面沒東西看只好一直重複看,看能不能抓出不同的盲點。為什麼會建議刷這麼多次呢?因為就跟A2講義一樣,每次寫都會發現新的考點,或許是上次總結沒注意到的,或許是這次才發現他是一個考點的,總之多刷沒壞處
讀書會的話,準備初期個人覺得蠻有用的,跟著你的夥伴一起探索GMAT的奧妙,然後一起承受被G殺的痛苦,可以加速準備初期對GMAT的熟悉度。
但是考到第三戰之後,OG PP總結一到兩次之後,我覺得這時期就看個人了,因為通常這個時期已經沒什麼動力再去每周訂檢討範圍,然後照表操課,畢竟都已經總結過兩次了,或許照著自己的步調走會比較適合自己,自行斟酌囉。
實戰,千萬千萬,要做好時間控管,寧願放棄你眼前這題看起來就不屬於你分數區間的題目,也不要為了這題放棄後面那些你應該要做對的題目。你說你怎麼知道這題不屬於你的分數區間?我會說,在一道題目正常的分配時間內做不出來的題目,或許就不屬於你現在的實力區間了。穩穩地發揮你的實力,遠比硬解出高出你實力的題目來的重要。
心態上,可以崩潰,可以偷懶,但是絕對不能放棄。有的人抗壓性強,可以高強度備考好幾周甚至好幾個月,但是有些人就需要適度的宣洩壓力,不管是備考的壓抑心態或是考爆掉後的崩潰情緒,我覺得找到自己的方式才走得長久,畢竟GMAT只是整個MBA道路上剛開始的一小段。
心得(發牢騷時間):
從第一戰到第六戰,考了將近兩年半的時間還都是在職準備的情況下,說中間沒有想放棄的心態是騙人的。一開始的積極備戰,下了班晚上可以專注準備個三小時,到後來已經有點彈性疲乏,準備GMAT好像已經變成一個例行公事,已經沒有了那種很想拚的態度,就是下了班沒事就是回家念GMAT,也變得很容易分心做其他事,整個效率就很低。第六戰前還過著早起念托福,下班回家練GMAT維持手感+托福的生活,真的令人崩潰。不過或許就是這種不願意放棄(雖然有點消極)的態度,最後也讓我矇了個710吧。
不放手,直到夢想到手 –
給所有走在出國留學這條道路上的朋友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