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21日 星期二

[SC. ] 完全破解比較用法+關於自修該具備的能力

原文發表於Dustin部落格:http://dustingmat.blogspot.tw/2016/06/dustin-scmorethan.html

一小時內的公開課,希望能幫助版友們破解SC「比較用法」。

[ 如何有效自修:關於自修所需具備的能力 ]

做完比較用法的公開課,其實想告訴大家的是:
比起公開課裡所教的概念,公開課背後製作的過程,才是真正準備GMAT的精華。

大部分的人,在遇到不懂的題目或不懂的點的時候,不外乎做兩件事:

1. 翻開講義參考書看「別人」怎麼講的。 
2. 上網看「神人」怎麼解的。

而這次公開課裡講的東西,相信大家不會在任何一本講義參考書,或者全世界任何一篇網路文章中看到。這是標準透過「分析」所得來的,也就是「自己產出」的知識。

到底是怎麼開始的呢?

1. 發現自己對某個考點有問題,把所有這個考點的題目或正確答案蒐集起來。在這裡就是對比較用法有問題,就把從過去的官方題目中把所有比較用法中的正確句子蒐集起來。

2. 想辦法先按照某一個標準,為這些句子分類。在這裡我先用「比較基準修飾對象」分類。

3. 想出一個統一的判斷準則(假說解釋),而這個準則也能夠apply到每一個分類之上。

4. 若是發現這樣的假說準則能夠apply到蒐集出所有樣本的七成以上。那麼恭喜你,你的假說方向是對的。反之,如果不行,代表你的假說是錯的,或者分類方式錯了。
重新回到(3)提一個解釋,或者回到(2)換一個標準分類。

5. 確定假說能夠apply到七成以上的樣本,那麼重新細分剩下的三成例外,把相似的分一起。去提修正補充的小原則來解釋例外。必要時也要拉出原題,去看是不是相對選項沒有比較好。在這裡,我針對比較結構裡兩成的例外一一去歸類,結果發現這些例外要不是為了要避免歧義,要不就根本沒有考到,或者已經是相對最好的選項了。

6. 最後恭喜你,你得到了一個完整的分析。
包含了大體狀況之下的判斷原則,以及遇到例外時要怎麼判別對錯。

其實以上的原則,就是GMAT這個考試神奇的地方。
這考試考的不僅是知識,還有取得知識的方式。
有些人只會靠機經,那麼上了商學院、出了社會也只會撿現成的用。
有些人懂得整套分析流程,那麼在未來不管是case study或者是商業上的策略分析,都能夠從一團迷霧之中比別人更早得到資訊。

所以不要再怪OG解釋寫得爛了。聰明的人,會自己靠著一套分析方法拿到高分鑰匙,商學院也歡迎具備如此分析能力的人加入。而不思分析只靠背誦的人,自然只會在表面的解釋中糾結打轉,再來怪別人沒有講得夠清楚。

花了很多努力卻考不到高分並非是你比較笨,只是你還沒領悟——
準備GMAT的正確分析方法與策略,正巧是商學院所要求你先具備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