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9日 星期三

錄取牛津大學,GMAT一戰705!從拖延到衝刺,感謝A2陪我三個月內逆轉上岸!


前言:起步早、動手晚,靠A2講義快速複習上軌道

說來慚愧,其實我很早就預定要考GMAT,也提早報名了 A2GMAT 的實體課程,但真正認真開始準備的時間是從 2024年六月中 才開始。

當時我剛結束實習,離R2申請的時間也越來越近,原本以為可以慢慢準備,結果發現完全不是這麼回事。

GMAT的題型邏輯和我以前遇過的考試完全不同,特別是 Verbal,真的是第一次看題目就傻眼。好在我從一開始就有 A2GMAT 的系統做支撐,講義設計邏輯清晰,非常適合像我這樣課程結束後,隔一段時間才去考試的學生,即使不跟著課堂節奏,一樣可以有效率地掌握重點。

我後來能在三個月內考出 705 / PR98 的成績,真的要非常感謝這套系統化的訓練,讓我在有限的時間內有條理地衝刺備考。

---

備考策略:從講義打基礎,到大量刷題熟悉實戰感

我的準備流程大致分三階段:

 ✅ 第一階段|複習課程講義+OG熟悉題型(6月中〜7月初)

我一開始的策略是把A2的講義讀完、聽過錄音課,搭配 OG 練習基本題型。這個階段重點是打底與熟悉出題風格。A2的講義分類清晰,像 Verbal 裡各種題型分類(CR、RC)都切得非常細,配合講義再寫 OG 的同類題,效果比我預期的好非常多。

 ✅ 第二階段|密集刷真題、搭配GWD練數感(7月中〜8月)

我開始進入大量刷題階段,每天固定做 Verbal 題23題、Quant、DI 題1回合,錯題會隔天訂正一次並記在筆記本上。

GWD的Q題庫我幾乎全刷過,特別是配合A2課程中的重點提醒,可以快速累積數感、避免粗心。

這段時間我每天讀書約 3–4小時,同時也開始在時間壓力下模擬考試節奏。

 ✅ 第三階段|模考+補強弱點+調整策略(8月下旬〜9月初)

模考是最能反映真實考場狀況的訓練,Practice Exams 我重複寫了兩次,特別是練習 V-Q-DI 的完整考試順序,訓練長時間集中力與時間分配。

---

各科心得與技巧分享

🔹 Verbal:CR + RC 整合練習,建立高效邏輯感

新制 GMAT 的 Verbal 完全移除了 SC,對我來說是好消息也是壓力。沒有文法可以「背」,就代表必須完全靠邏輯推理和閱讀理解能力來取分。雖然我英文底子不差(IELTS 7.5、學測 14 級),但一開始在練題時還是有點吃力,特別是 RC 的資訊密度跟 CR 的論點辨識。

✅ Critical Reasoning:拆題套路+立場分析

一開始我對 CR 的理解非常直覺:看完題目直接選答案,結果錯得一塌糊塗。後來開始配合 A2 講義,學會分類題型、搭配「假設—論證—結論」三段式結構來判斷選項。

削弱/加強題:先找結論,再找暗藏假設,選項如果有「針對假設」、「提出例外」的,就是有效。

解釋矛盾題:不急著解釋,要先明確矛盾在哪,選項要能「拆掉衝突點」才合理。

後期我養成一個好習慣:做完每一題 CR 都會回頭看錯在哪個邏輯點,不只是記答案,而是「重建整題的推理邏輯」。

✅ Reading Comprehension:策略讀法+快速定位

RC 是我初期最沒有頭緒的一科,一段文章動輒 300 字、題目還要問立場、主旨、細節、推論。A2 的 RC 方法讓我開始有系統地抓住「GMAT 關心的訊號」:

轉折詞(however, nevertheless)後的句子通常是作者立場

立場詞(unfortunately, ironically)代表主觀情緒

一段落只要抓一個主題句,後面的細節不用「翻譯」全部

搭配 A2 講義跟題目練習,我在閱讀上從「花 4 分鐘讀文章 + 3 分鐘看題目」→ 漸漸能做到「1 分鐘掃過文章結構 + 2 分鐘完成題組」,效率有明顯提升。

---

🔹 Quant:數感以外,更要留意 GMAT 的「文字陷阱」

雖然我大學有統計跟風管的背景,理論上數學底子不差,但 GMAT 的 Quant 絕對不是單純計算,而是「閱讀+邏輯+資料判別」的結合。特別是資料充分性(DS),剛開始我常常算到一半才發現「不該算出來」,白浪費時間。

A2 在 DS 題的訓練非常有系統,幫助我建立這幾個習慣:

遇到 DS 題,不先算,先判斷「要什麼?已知是什麼?」

每個選項的含義(A-E)背熟以後,會更能用邏輯縮短選項排除時間

「代值法」可以快速拆穿抽象條件題的陷阱(尤其是涉及整數、奇偶、正負的題)

我也會用 GWD 作為補充題庫,讓自己熟悉偏題、陷阱題型。很多錯誤都是「看太快」、「跳步漏條件」導致,後來我強迫自己慢下來反而錯誤率下降。

---

🔹 Data Insights:融合統計直覺與策略答題,高效解讀資訊

作為新制 GMAT 的新重點,Data Insights(DI)是我最關注、也最能發揮統計背景優勢的部分。它整合了 IR + DS + 基本圖表邏輯題,很多題不難,但挑戰在於時間壓力與資訊混亂度。

✅ 我的三大 DI 策略:

1. 看到題目先分類:

是要計算的、推論的、資料充分性的?分類後對應策略就明確了。

2. 多圖資訊題(Multi-source):

先看選項問什麼,再決定需要看哪一頁。不要一上來就讀完所有表格和段落,會爆炸。

3. 圖表題/表格題:

只看題目需要的欄位,用「關鍵字定位」+「簡單代入」比完全計算快很多。

舉例來說,題目如果問「根據資料,2023 年產品 B 的獲利率是否高於產品 A」,我不會急著計算,而是直接看是否有完整資料列出營收與成本,若沒有、或資訊缺一塊,就能判斷為「資料不足」或需進一步整合。

GMAT 的 DI 題型最怕的就是:「都看得懂,但花太多時間」,所以後期我練習用模考訓練自己一題最多兩分半就要放棄或猜題,避免「想太久卻沒分數」。

---

其他收穫:比成績更重要的,是時間管理與自律

在這三個月的備考過程中,我最大的收穫不只是那張漂亮的成績單,而是養成了時間管理與自律的習慣。每天分配時間、自我檢討、固定複盤錯題,這些訓練到後來也幫助我在研究所申請、面試等階段更加從容。

我後來順利申請上了 牛津大學的 MSc in Mathematical and Computational Finance,可以說 GMAT 不只是敲門磚,也讓我對「自己可以在壓力下達成目標」這件事有了信心。

---

給考生的話:別追求完美,追求效率與穩定節奏

GMAT 很難,但真的沒必要把準備搞成「考不上就毀滅」非黑即白的抓馬。

我給正在準備的同學三個建議:

1. 盡早模擬考場節奏:練習完整 V-Q-DI 考試順序,不只練實力也練耐力。

2. 不要貪多,重質不重量:精練 OG 與 GWD,再搭配講義強化觀念,遠比亂槍打鳥地寫題目有效。

3. 一定要自律但也留空間調整:計畫會趕不上變化,但只要能維持整體節奏就不會崩盤。

---

結語:A2GMAT讓我在有限時間內把握無限可能

如果不是 A2GMAT 的課程內容有邏輯、有重點、有系統,我無法在三個月內完成備考並上岸牛津。這段路雖然短,但充實又值得。

感謝所有幫助過我的老師與顧問,未來我也希望能將這份心得分享給更多後來者,幫助他們更有方向、更有信心地走完這段旅程。

2025年7月2日 星期三

錄取 USC MBA+70K獎學金!GMAT新制675,感謝A2無限課後資源!


一戰 690 Q50 V 33 AWA:4 IR:7 2020/08/10

二三四五戰皆未突破一戰分數 620~660之間 略過 2021~2023

下為新制

六戰 595 Q80 V82 DI77 2023/11/24

七戰 665 Q87 V81 DI81 2023/12/11

八戰 675 Q88 V81 DI81 2024/09/18

求學背景:政大廣告

準備狀況:社畜考生

準備教材:A2精品培訓班教材, PP, GWD, OG, 機經

英文程度:多益935/托福102

準備時間:2020/5~2024/9


前言

我覺得我的心得文就是一篇勸世文,我的考試時間用了八戰跨了五年,很大的原因就是我比較皮,A2上課的時後會一直耳提面命考前該做的事情、或是考完之後該做什麼,舉例來說:考前應該要做完OG, pp1, pp2,考完之後應該要去諮詢。而我呢,就是頭很鐵又很皮,我到第八戰考前pp2也沒做完,GWD也只練了兩回。然後又因為我一直沒有練這些題目,導致我考完也不敢去諮詢,造成惡性死循環,最後要考到八次。希望各位還在戰鬥或是準備中的考生可以看一下這個血淋淋的教訓,不要調皮。


補習班選擇

大四的時候準備出國念BA的同學都是補A2,雖然我是工作了一段時間才報名,但我毫無懸念就直接報名A2。

我當初報名就選平日的實體課,雖然下班接著上課很累,但我覺得實體課有兩個好處,一個是跟讀書會的同學交流,另外一點是就算很累,在實體也會盡量逼自己不要恍神,我自己是屬於那種上線上課程比較容易分心的人。

雖然我上課的時代算是比較久遠了,但我很推薦讀書會,當年我很幸運地讀書會運作的很認真,大家在下課時間會交流一下對於今天課程的理解,寫OG的進度,週末大家約時間討論題目的時候,也會彼此分享做對題目的邏輯,我當年讀書會有一個同學就一戰720,還有一個同學也是一戰考完諮詢一次就破700,現在回過頭來看我當初就是該效仿我的同學去諮詢,就不用走這麼多冤枉路。


各科心得

[SC]

現在不考了,可喜可賀,這算是我的地獄,雖然應該跟我沒有在練題目又沒在諮詢有很大的關聯,我除了第一戰的時候課程上完記憶猶新,再加上讀書會的幫助之外,二三四五戰似乎是越考越爛,尤其是第五戰考完,我完全懷疑我是不是智障,還好後來新制不用考,我才有機會把分數往上衝。


[RC]

這個我個人認為教學上對我來說是成長最多的一科,雖然我上課已經是超久以前的事情,但是A2在課堂上說的不要想要去翻譯,要用active reading的方式去思考文章,然後去推測後面文章可能的走向超級重要,剛開始在做OG題目的時候,還是會陷入想要逐字翻的困境,但課程上完之後,我在一戰的RC PR有93,雖然現在課程變動可能不少,但我必須說上課特別提到很重要的觀念,真的都是很重要。


[CR]

CR這科我自己的百分比蠻容易上下跳動的,至於課程上面我印象最深的就是Boldface題,因為我在前半堂課的時候,沒有很完整的理解邏輯到底是什麼,我記得那時候Kory在課堂上帶的每一題練習題我都做錯,但在後半堂課的時候,他又有更細節的帶過兩道三題的題目,在那之後,雖然練習的時候不一定,但在實戰的時候我覺得有遇到基本上我都做得對,我在考第八戰的時候,我在某一題簡單題目卡住了,導致我中後段時間不是很夠,剛好我有遇到兩題CR題目都是Boldface題,我那時就用Kory的觀念直接秒殺那兩題,那時覺得還好都還是兩段的Boldface還不算爆掉。


[DI]

當年我補習的時候這個科目還屬於IR不算分,所以也沒特別著墨,但我考第八戰的時候有另外加購Dustin的文字題練習,我個人是覺得蠻實用的,有些想法是以前考舊制IR沒碰到的,雖然我舊制IR都拿7或8,但新制DI一直沒有破81分我自己是覺得蠻可惜,但就以我購買文字題的經驗來說,我想新的教材應該對提升這科的分數很有幫助。


[Q]

我覺得過去的課程編排就很好,我上完之後,舊制都50或51。我新制第一次數學第二題直接卡住,因為我數學擺第一科,在簡單題卡住,整個考試就爆炸。出考場之後,我就持續關注A2 GMAT的社團,然後再去報名了KH的免費數學講座,重新複習一下做題目的概念。雖然後面兩次考試數學都還是有一些失誤,但整體考試節奏都蠻穩的。

此外,數學機經非常實用,而且真的是要算大題庫,我最後一戰大概中了10題吧,雖然最後錯了一題自己完全沒有印象,寫的當下覺得不可能錯的題目,還是覺得有點可惜,但機經命中率真的很高,我也是最後兩戰才買,真的是相見恨晚,第一戰如果就有買的話說不定當年Q51一次就畢業了。


結語

雖然我第八戰那天一出考場就看到說上限八次取消了,但我當初真的抱著最後一戰的心態去考,還好最後有達到顧問建議的675,最後也有成功申請上USC和獎學金70K,我自己體感覺得665和675還是有一點差別,我前一次用665申請USC是waitlist。

除了課程上,我覺得A2最棒的就是課後資源,不管是搭配的顧問、免費的公開課、學校申請的建議,或是其他類型的像是美國找房注意事項,再到美國就業的課程,我自己是覺得無比受用。終於在2024年從GMAT這個關卡通關,可以再往前進了!希望還在考試的各位同學能夠靠著A2 GMAT的幫助迅速過這一關。

在學備考 GMAT 一戰665 推薦A2線上課!



考試日期:2025.06.10

考試成績:一戰 665 Q90 V80 DI79

求學背景:政大企管 / 大三在學

英文程度:學測14級、托福101

準備時間:2025年2月~2025年6月

準備教材:A2GMAT講義、OG、官方PP1~6、GWD、數學25天練習計畫、機經、數學機經高頻難題班(貪食蛇)、GMAT Club 


▌前言

一直以來都略有耳聞GMAT這個國外商學院研究生的入學考試,升大三時稍微了解一下後發現挑戰頗大,但又想說下學期就把GMAT處理掉,由於同時也有學校課業等等其他事情要兼顧,加上之前有看到不少人推薦A2GMAT,網路上看了幾篇高分心得文及官網的介紹後,毫不猶豫就報名了A2GMAT的線上全科班,回過頭來看真的是非常正確的決定。


▌大致時間軸

備考期與學校學期幾乎完全重疊,2/17開學開始上線上課,大概花了一個多月把線上課上完,上完後花了大約兩個禮拜的時間把各科講義練習題目及OG的Verbal題目寫完,四月開始練習GWD的Verbal和25天數學練習計畫,五月中後陸續開始寫貪食蛇難題、機經題及模考,六月初期末結束隔一個禮拜就去考了。


▌各科心得

CR

最一開始就知道verbal是大多數台灣考生的夢魘,尤其像是CR這樣的考法又非常新奇,至少是我自己在求學生涯中第一次碰到,講義上針對各題型的觀念、特色及整體解題會遇到的各種情況整理的是認真很清楚,在準備上我覺得很重要一點是「反覆複習上課教的觀念跟解題思路」,CR我個人認為做題的質大於量(應該說GMAT每科都是),這是一個對邏輯及題幹重點非常講究的科目,無腦刷題對正確率提升的幫助很有限,好好把每一題的題幹及選項的邏輯想清楚,並充分運用講義觀念我覺得才是進步的關鍵。

在檢討時我覺得除了錯的題目一定要看Kory的詳解外,一些雖然答對但沒有理解很透徹的題目,我也非常推薦要檢討(雖然自己有時候會偷懶),還有做題速度要及早訓練,我覺得在有時間壓力的情況下,維持高品質的做題流程跟思路又是另一回事。最後就是我推薦GWD全寫了再去考,OG可以視時間充裕程度練習。


RC

因為自己是先考了托福才考GMAT,原先認為RC的挑戰程度應該跟托福閱讀差不多而已,開始自己練習後,發現兩者的難點完全不同。托福多半是主題跟領域比較艱澀,但GMAT的文章跟RC題目的考法,我覺得重點不在於文章是什麼主題,我自己會認為RC需要有一點跳脫文章內容去思考的感覺,類似用上帝視角閱讀文章,不單是侷限在文章主題跟內容,我覺得Dustin反覆強調的「架構、語氣、論點」是閱讀RC文章的大原則,然後在解題時適當地回去定位句或定位段找線索,並充分運用A2強調的語氣方向去看選項,應該就能處理大部分題目了,非常推薦多看幾次檢討影片並試著練習抓文章的架構、語氣、論點。


Q

對台灣考生來說,數學這科涉及到的觀念普遍較為熟悉,但因為自己也一段時間沒碰這些數學觀念,因此最一開始我也沒有把它想得很簡單,現在回想起來我覺得這個mindset對於準備數學來說相當重要,讓我可以更有動力的每天練習,最後也順利取得滿分。

在這邊數學會把PS跟DS題型一起做討論,我覺得在準備上很重要的一點是,講義提及的數學觀念跟定義要非常熟悉並了解透徹,很多題目都需要對數學定義很了解才能有效率的做對,還有像是DS這類型的題目,我覺得最一開始練習的時候會有一點反直覺,過去習慣看到數學問題都會想把它完整解出來,但DS題型重點只是要判斷條件充不充分即可,因此DS題型的做題思維跟一般數學題目或PS題型我覺得不太一樣,非常需要練習找感覺。

再來就是我覺得每天練習數學非常重要,KH整理的數學練習計畫是非常好的資源,後續我也有報名貪食蛇,目的就是想維持每天都有高難度的題目寫,最後推薦大家一定要報名機經班跟熟悉機經,實戰的時候遇到實在很省時間跟精力。


DI

DI這科我大概考前一個月才開始有在碰(錯誤示範),講義的題目練習完後我有去GMAT Club找題目寫,蠻推薦可以在GMAT Club練習DI除了DS外四個題型的題目,因為也是在電腦上做跟實戰差不多,四個題型我都挑高分區的題目練習,我覺得練習做題速度相當重要,MSR跟TPA這兩個題型特別花時間,自己一開始對MSR的掌握度就蠻高的了,但有時候雖然會寫對卻會花掉太多時間,TPA則是遇到比較複雜的題目時也會耗費掉很大量的時間,整體都會壓縮到後面做題的時間,因此我覺得「大量練習」跟「適時停損、跳下一題」對於準備或實戰DI蠻重要的。

然後我覺得DI絕對不能輕敵,四個題型都要好好練習,自己在模考時幾乎都PR90以上,但實戰時遇到的TPA剛好都不太會寫…讓分數還是有點影響,所以建議大家備考時除了Verbal跟數學外,一定還是要留點時間給DI。


▌誠心建議

整體上我會覺得GMAT這個考試只要肯花時間每天練習,並乖乖跟著老師講的做,應該就可以花不用太長的時間取得堪用的成績了,雖然自己有時候還是避免不了偷懶,但還是奉勸大家:乖乖制定好自己的讀書計畫並認真執行。

還有我非常推薦購買機經跟PP3-6,雖然說在實戰遇到機經題目的機會可遇不可求,我還是強力推薦,一來是遇到了可以不用花太多時間精力就處理完這題,二來是現在的滾動式機經命中率真的蠻高,身邊朋友實戰也普遍都有遇到機經題,我自己實戰數學就遇到了5題。PP3-6則是我認為跟實戰難度稍微比較像一點,多寫幾回不同的模考也能比較適應不同的題庫。

最後我真的非常感謝A2GMAT這樣一個非常為學生著想的補習班,有問題都可以直接私訊老師詢問,我也在跟A2諮詢的時候獲益良多,除了考試內容的問題外,備考心態也受到蠻多激勵的,從小到大也補過許多習,A2GMAT是我認真覺得蠻有料的,推薦給大家。

2025年6月25日 星期三

GMAT新制鏖戰,595到725不是夢, 感謝 A2 GMAT!


- 求學背景:台大歷史畢

- 英文程度:學測14級

- 準備時間:2025年一到五月

- 準備教材:OG/A2自編講義/GWD題庫24套(Verbal)/KH全職考生25天數學練習計畫/官方Practice question、Question bank (DI)/官方Prep test 1-6


▌前言

進入職場四個年頭,去年九月對職涯有新想法,考量到赴美念MBA既能開闢更多職涯可能,也能拓展人脈圈,所以我決定報考GMAT。

起初我買OG自學,但一來部頭太大、密密麻麻的字讓我窒息,二來自制力不足,一曝十寒,搞了兩個月連數學都沒練完。我心知再拖下去沒完沒了,請教了身邊準備過GMAT的同學,結果全都在A2上過課。聽下來上課的好處,無非是中文授課好吸收,也有按部就班的學習日程,就是我就報了一二月的培訓班。


▌時間軸

3/7 一戰,595(PR69)、Q82(PR76)、V81(PR67)、DI76(PR54)

3/28 二戰,625(PR81)、Q85(PR85)、V80(PR58)、DI78(PR70)

4/19 三戰,655(PR91)、Q85(PR88)、V83(PR84)、DI79(PR77)

5/9 四戰,635(PR83)、Q80(PR64)、V80(PR57)、DI84(PR97)

5/28五戰,725(PR99)、Q90(PR100)、V87(PR98)、DI89(PR89)

一月中到三月底我請假當全職考生。到二月中以前,我是跟著A2課表上課,回家練講義題目。課上完後,寫了8回KH數學計畫、8回GWD Verbal、DI講義整本,再寫了2次Prep test,以為已經足夠,就去考了一戰,結果慘敗,DI更多達8題寫不完。

和A2諮詢後,我大幅拉長每天讀書到八小時,又再多寫了8回練習計畫,也買了DI官方題庫增加練習量,但二戰分數未見起色,而且DI依舊寫不完。

二戰考完後,我認定除了練習不夠之外,考試策略也要調整,這時我看到了Dustin的教學影片,理解到根據GMAT計分規律,必須好好掌握前八題,否則會掉入萬劫不復的低分區,同時學到各題型建議的作答時間。

落實控時、控分後,我的Prep test第一次考出695,讓自己有信心繼續念書,三戰分數也稍有起色。

三到五戰我排得很密集,均和前一戰間隔不到20天,但因為這時已回去上班,讀書時間壓縮成每天下班後念2-3小時。

訓練內容是先把OG全部寫完,再寫A2練習計畫。每天必練數學半回,GWD Verbal跟官方DI題庫則是隔日練習,前者每次一回,後者安排一小時,並參考Dustin影片,依題型、題數配相應的建議作答時間並計時。

考前四天,每天寫一回Prep test並確實檢討每一錯題,務必清楚掌握考點。除了OG沒有回頭重寫外,四五戰都循此腳本。

考試順序我建議Q-DI-V,因為數學是最有機會拼全對的科目,最精純的專注力就留給它。因為DI也包含數學,我不負責任推測啟動的腦區有蠻多部分重疊,所以接著考。休息十分鐘再考V。


▌各科心得

・CR

在A2這邊學到最有用的是邏輯簡圖。CR問的是因果關係,只要從題目中找出因果,再找增強/弱化的選項就會簡單很多。前兩戰我每一題CR都畫簡圖,結果就是浪費太多時間畫圖寫字,三戰之後對CR各類題型都比較熟悉,也懂得將無關答題的專業詞彙排出腦外,這些空間拿來放邏輯簡圖,以此省時。

若真的想不到答案,A2教的刪去法也很好用。先把超出範圍的選項刪掉,例如問監視器能否降低犯罪率,那些探討監視器成本、或是「某人聲稱、某人認為」的選項就可以直接砍了,絕大多數情況會砍到剩2個選項。如果仍選不出,我會猜用到題幹提供資訊最多者,送出答案前把該選項讀一遍,正解讀完腦袋不會有卡感。


・RC

自學的時候,讀RC長文很頭痛,會有想讀懂每個字的衝動。好在A2第一堂課就教如何閱讀長難句,先讀有動詞的句子,暫且忽略補述用的子句。這技巧在職場上讀報告、論文也很實用。

另一個技能是從Dustin解題影片和A2線上研討會學的,邊讀文章,邊判斷作者立場,以及各段落扮演功能,就能短時間掌握文章重點,這通常也都是GMAT愛考的東西。學會此法,就算專有名詞看不懂影響也不大。


・Q

數學的成功之道,練習、練習,還是練習,務必把所有的練習計畫都寫完再去考試,不要重蹈我的覆轍。

GMAT數學題看似簡單,我以為應該手到擒來,但經驗告訴我,若對基礎觀念不熟悉,沒辦法一眼看出題目考點,很容易卡住。

像「求極限值」題目通常給的資訊比較少或殘缺,因為沒有要給你求唯一解的意思,偏偏我又容易頭鐵,沒算出來會一直重複撞牆,浪費珍貴作答時間。

實戰時,看了一分鐘還不會的題目,建議標記後先跳過,千萬不要硬算。最後四題通常難度較低,如果前面卡太久,看到這幾題時卻沒時間算,會嘔到不行。先跳過難題,順利的話回頭還有十多分鐘可以靜下來思考,提高「Ah ha!」的機會。

機經有能力也建議購買。考了五次,實戰題明顯比Prep test難得多。目前A2機經的難題中,大概有10題是我現場幾乎不可能想出來的特殊解法。

我三戰前買機經,實戰中了4題,四戰沒買更新版,不幸在其中兩個沒看過的難題卡太久,以致後面題目算不完,數學分數因而爆炸。五戰我又買了新版,實戰時給我遇到兩題難題,省了很多時間,拿到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數學滿分。

考前一週建議數學改用機經題練習,但因為有400多題,如果跟我一樣沒法全部寫完,務必先把三顆星難題算一遍;二星我是用看的,讀完題目發現不知道怎麼解,才動手算。

考試前一晚跟當天通勤時,把有特殊算法的機經難題都看一遍,記住解題的關鍵步驟。


・DI

DI考驗你對各題型的手感是否熟練。一二戰吃鱉之後,我買了兩套官方題庫練習,並挑最容易卡關的TPA、MSR的中難題來寫。雖然沒有全都練完,但我在大量練習中悟出兩大心得助我通關。

一是GI、TA沒意外都接近送分,目標全部拿下。注意題幹文字有時會藏解題關鍵,要避免看了圖表就開始填答,多花幾十秒看完文字、拉高正確率,其他題型也有更大容錯空間。

二是TPA、MSR通常不會有複雜計算,不必急著列式,以免浪費時間。舉例來說,Prep test有一個MSR題組談堅果組成比例,給了四種營養素的佔比、每單位多少錢、各類堅果佔比。結果解答完全不需要計算,只要利用極限值的觀念,就可看圖求解。


▌建議

邊工作邊備考非常難熬。我在考五戰前,自信心大概只剩開始讀GMAT前的10%,鬱鬱寡歡,遇到這種時候,我會上網看看A2 GMAT學長姐的高分心得,了解到高分得來不易、用對方式努力就能開花結果,便有動力繼續戰鬥。

A2 GMAT學習資源多、教學專業,若欠缺覺悟,A2本人還會給你醍醐灌頂,讓你成為心技體合一的戰士。

也特別感謝Dustin,雖然我不是終結者班學生,也從未跟Dustin本人交流,但沒有他頻道上分析GMAT考試策略、解題的影片,我不可能考到這分數。

最後,祝福各位同學殺G成功!

GMAT Focus 685,錄取UC Berkeley Haas MBA!


▌GMAT 分數:

GMAT FOCUS 685 – Q82 (76th) , V88 (99th), DI82 (93rd) 


▌GMAT 備考心得:從他人心得中學習,走出自己的節奏

還記得在備考 GMAT 的這段時間,我最喜歡做的一件事情就是——看別人考高分的心得文。

無論是在 A2 官網、Dustin Blog、還是 Reddit、GMAT Club,幾乎每天我都會花一些時間閱讀別人分享的備考過程。也許有人會覺得這是浪費時間,但對我來說,這些心得像是一盞盞燈塔,幫助我在迷惘或撞牆期找到方向,也讓我知道:我不是一個人奮戰。更重要的是,這些心得讓我不斷調整自己的讀書策略與心態,從中試著拼湊出一條適合自己的準備節奏。

如果你跟我一樣,過去對考試成績總有點小自卑,也沒接受過台灣升學體系那種「填鴨式」數學訓練;又或者你像我一樣,曾經在考場上跌倒、甚至懷疑自己,那我真心希望這篇文章可以帶給你一些啟發。


▌備考背景簡介

• 背景:高中就在加拿大,十年外語環境(Verbal 相對有利),大學McGill University但數學底子較弱

• 起始英文程度:GMAT Verbal 閱讀能力尚可,但缺乏考試技巧

• 準備教材:Official Guide、Official Practice Pack 1 & 2、A2 數學講義、Data Insights 題庫($30 USD)、Dustin Blog、各大心得文


▌備考關鍵①:從心得中調整節奏,建立「自己的方法論」

說來慚愧,我一開始其實根本不知道該怎麼準備 GMAT。

市面上資源很多,網路上也一堆聲音,什麼「每天幾題」啦、「一定要背機經」等等。這些資訊初看有點焦慮,但我選擇沉下心來——把心得文當作「樣本」,慢慢找出適合自己的節奏。不是一味照抄,而是觀察那些高分者的共通點,並反思:自己在哪裡可以優化、哪裡需要強化。

例如:

• 有人說 OG 要至少寫兩遍,我就給自己設定:至少寫4遍,錯題要會講解;

• 有人建議 Verbal 每天「感受語感」,我就規定自己每天3篇 RC + 15題 CR;

• 有人說貪食蛇很難,但很有用,我就每天練,訓練反應與邏輯思維。

靠著這樣的「學習別人 → 拆解步驟 → 實驗自己 → 回饋修正」的迴圈,我把 GMAT 準備變成一種自我管理的練習。


▌Verbal:語感與策略缺一不可

因為在國外待了十年,Verbal 對我來說不是語言障礙,而是「考試形式」的挑戰。

CR(Critical Reasoning) 的關鍵在於邏輯步驟。我記得一開始都用直覺選答案,結果錯得亂七八糟,後來才學會用結構分析法(找出 Premise → Conclusion → Assumption),把題目拆解開來,答題速度明顯提升。A2 講義對這部分幫助很大,建議大家一定要熟記解題流程!

RC(Reading Comprehension) 對我來說可能相對簡單,因為在加拿大10年,每天都是唸英文相關的文章,所以只是多練習題目、找語感!


▌Quant:貪食蛇是救命繩索

說真的,我的數學底子真的不強。

因為高中開始就是在國外念的,完全沒有台灣「數學體制」的訓練,很多基本的代數、幾何甚至排列組合觀念都模糊。第一次模考的時候,Q 的分數簡直災難,當下真的是懷疑自己到底有沒有辦法考出來。

但還好我遇到了 「貪食蛇」訓練法。

A2 的這套系統真的非常規律也非常有效。每天一批題目,練難題、練觀念、練反應,我一開始真的一題都寫不出來,但後來靠著講義慢慢補觀念、看老師解法、再搭配錯題整理,越寫越順,雖然最後實戰 Q 還是沒有超高分(可能緊張+卡題),但我很清楚:如果沒有「貪食蛇」,我數學會更慘。

另外一點很重要:錯題整理絕對不能省! 每一道錯題我都有寫解法在小本子上,隔天複習一次,讓自己真正「會」而不是「記得看過」。


▌Data Insights(DI):練熟練快、邏輯清楚才是王道

DI 算是新制比較特別的地方。我有額外買 GMAT 官方網站的 DI 題庫($30 美金),裡面的題型滿接近實戰,也可以練速度。

我認為 DI 不難,但關鍵是「資訊擷取+穩定輸出」。我用的方法是:

• 每天 15組題目,限時做;

• 錯題一定檢討公式 or 資訊圖表錯在哪;

• 複習時用 Excel 模擬數據,熟悉圖表判讀。

實戰那天 DI 是安排在最後一科,可能體力也差了,加上一組題組連錯,導致分數有點拉低。不過整體來說,策略明確、觀念清楚的人,DI 絕對可以穩住局面。


▌誠心建議:分享、戰友、資源同步,三者缺一不可

1. 多交戰友,少當獨行俠

戰友不好找,但找到一個步調相近的人,一起討論題目、分享錯題心得,真的差很多。我自己就是後期找了一位戰友,每天互相督促,進步明顯加速。

2. 善用資源但不過度依賴

OG、PP1/2、官方題庫、各大 Blog,加上 A2 講義,資源很多,但最重要的是「吸收與轉化」,不要只是蒐集。OG 不寫完就去考,真的會後悔。

3. 不要把命運交給玄學

機經有中 3-4 題,但我始終相信實力才是王道。機經運氣成分大,不要全押,反而容易崩盤。


▌結語:控制可控的變數,讓自己無悔

我一直告訴自己:申請過程中有太多「不可控因素」,但至少 GMAT 是我可以掌握的。如果能把這件事做好,那就多了一份自信、少了一分遺憾。

最後也要感謝 A2 的老師們,從數學的基礎講起,到模考的諮詢,不管是嚴厲還是鼓勵,都是讓我能夠出分的重要推手。

也祝正在努力準備的你,能夠從別人的心得找到方向,也在自己的路上走出屬於你自己的精彩!

2025年6月11日 星期三

極限備考2.5個月!GMAT新制二戰635(PR83) 【感謝Dustin終結者!】


求學背景: 東吳國貿
英文程度: 指考84、IELTS7.5
準備時間: 2025/2月中~2025/5月初
使用教材: OG24~25、OV24~25、PP1-4、GMAT club、Dustin YT頻道

1. 報名動機

我選擇終結者課程的原因是方便、客製化及備考資源豐富,全線上模式不用浪費時間通勤,能把全部的時間花在Dustin依照成績單數據安排的讀書計畫上。還有詳盡的解題影片也是我選擇終結者的一大原因,可以對照解題流程來檢討,畢竟我自修最大的困難就是Verbal錯題不知道怎麼檢討


2. 時間安排

一戰自修一個多月,只有跟同學借筆記來看,然後看Dustin的YT教學影片跟部落格,看完就盲目刷題,解題流程可以說是沒有,所以3月底一戰結束後覺得把時間投注在自修已經看不到成效,需要高人指點,所以選擇了適合短期衝刺的終結者課程,然後全力準備約5週去考試


3. 課程心得

數學

GMAT的數學考點概念不難,其實最大的挑戰是正確率+速度,對於大學四年都仰賴計算機、心算退化成國小程度的我來說一開始有點辛苦,所以每天算數學培養手感真的很重要!

我每天都算一回KH的基礎練習,再加上Dustin分析的弱項考點重點練習,這樣就差不多了,實戰上的pace控制好其實拿高分不難。還有A2的機經真的要買,我考兩次都中很多道難題,如果你跟我一樣容易緊張,那機經的難題有很大的安撫作用


CR

這科一直是我最不擅長的,自修的最大問題在於沒有一個固定的思路,到最後只能憑感覺瞎選一個,而且常常看不懂網路上的詳解在寫什麼,檢討效率十分低落。

終結者的一大特點就是解題流程的訓練,很多難題只要套用邏輯鏈或是代入人設,加上prethink的思維模式就能找到答案且不被混淆選項帶偏,我在邏輯題最大的takeaway是要讓選項回答你,不是你去回答選項,我自修的時候正確率不到一半,改善解題流程後有到大約7成。

RC

GMAT的閱讀題不像雅思這麼直觀,資訊必須經過加工才有辦法做對, 所以Dustin也強調Prethink的重要性,預想文章走向、作者立場、句子功能等等都對解題有很大幫助,而不再是單純看過去然後找答案,我覺得這個閱讀技巧是受用無窮的,以後在研究所閱讀大量文本也能適用。

我因為閱讀速度較慢所以還有額外做閱讀訓練,並針對不擅長的領域(天文物理之類的),我覺得也很有用,實戰上遇到一篇講黑洞的文章就做的得心應手。另外RC機經偶爾會中個一兩篇,就算沒中也可以當作額外練習~

DI

我一戰的DI爛到不行,主要是pace控制不佳、題型不熟悉,導致MSR幾乎用猜的因為來不及,所以Dustin幫我安排的讀書計畫是注重於DI的訓練,難度由低到高、從不限時到限時,所以二戰的DI有很大的進步,尤其是MSR拿到了PR100。

其實DI就是V+Q的集大成,只是更考驗組合資訊的能力(例如數學題給你一大堆文字),題型十分多樣,因此pace的控制更為重要,不會的題目就先跳過,把握任何簡單題。我也很推薦Gmat club這個平台,做題介面很仿真,也有很多國外大神的解答可以參考


AI工具包

Dustin開發了各種不同的ChatGPT解題工具來輔助備考,我最常用的是CR邏輯鏈、RC Preparatory Answer Trainer,機器人會按照Dustin的解題思路解答任何疑問,還可以生成類似題做更多練習,大幅縮短檢討時間。


1對1面談

Dustin會詳盡的分析成績單上的每道錯題或超時題,並討論錯誤或閱讀障礙的原因,最後把最弱的題型拉出來做更多練習。表訂一小時的面談常常不小心變成90分鐘,可見Dustin是真心想幫每位考生達到目標分數的~


4. 給未來考生的建議

GMAT準備時間其實不用拉太長,會身心俱疲而且官方題目量不多,會寫到山窮水盡,Dustin有說過不建議拿非官方題目做練習,容易走偏。個人認為如果有找終結者的話2到3個月是綽綽有餘的!(如果是全職備考的話)。

此外心態也很重要,模考炸裂也不要太焦慮(我做過525這種分數,事實證明切勿太相信^^),可能是考序不適合你,或是純粹pace沒調整好。

Dustin某部影片有講考序跟難度有關聯,是環環相扣的,像我數學底子其實不好,DI數學高分區難題又常常很變態,看到就想跳過的那種,如果Q先做完,但Q通常做完是在高分區,後面直接DI難度會過高,所以我最後還是Q-V-DI這樣做,V可以幫我把DI難度回歸正常,所以每次做模考不妨多試不同順序,找到最順手的那個~

最後身為全職考生過來人,誠心建議一週排個一兩天休息,練習量少一點也沒關係(不要完全不碰就好),畢竟休息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2025年6月7日 星期六

錄取Duke!GMAT新制一戰655(PR91) 【台科大管院 / 學生備考】


- 求學背景:台科大管院
- 英文程度:學測15級
- 準備時間:2023 / 8月 ~ 2024/ 2月
- 準備教材:OG, GMAT官方PP1&2, A2線上課程講義, Dustin Blog

▌前言

事實上我在2022的時候就已經補過一次,不過後面由於學系課業與一些時程考量沒有去考試,等到23年的暑假又重聽了一次,即便當時新制已經出來了,但死腦筋的我覺得GMAT精華在於SC就還是逼自己去考SC,本來就讀書時間不長,結果中間又遇到分手,所以就考到一塌糊塗,從信義區走回家的路上都不知道在流哪邊的眼淚;另外還有一點是,我本身很不愛做題,聽到GMAT不要盲目做題我超開心,題目就做超少就上戰場,完全就是去送幸福,所以假如考生們有自我認知到自己本來就是題目練習較少的人,準備上就不要再減少自己的做題量了,其實就跟著老師建議的做題量去準備就好,自己斟酌加減,不然就會像我一樣去考了幾次還沒把OG寫完真不知道在幹嘛。


▌備考時間軸

暑假剛開始去上了末代舊制班把自己的記憶喚醒,考了兩次舊制還是失利後轉考新制,在寒假的時候加強準備,怕開學後又重道覆轍,就在過年期間除了年夜飯回家外,在自修室一個人唸書,最後成功出分。


▌各科心得

CR
這是剛開始很輕忽的一科,以為題目都可以靠自己自以為是的小聰明去解決,後面就發現,本身閱讀能力其實就不算太好,又要去考邏輯,一整個拉長做題時間,因此,學習老師的方法,把做題的步驟固定下來後,做題時間大大的減少.以老師的教法為根基,再去因應題目去做變化調整。

RC
這是我一開始最擔心的地方,因為GMAT就是一個閱讀能力考試,不管哪一個科目閱讀能力都很重要,包含數學,數學到實戰的題目往往更長,讓人很難理解或是耐心讀完;尤其是在我本身就知道自己閱讀速度偏慢的情況下,還要在舊制更少的時間下寫完題目完全就是不可能,所以我最開始就先執行Dustin的紐約日報功課,每日翻譯紐約日報去增加自己的閱讀速度,再加上SC的不斷培養,總算有點進步,特別是在句子很長的長難句,讀起來不這麼吃力.雖然說到最後還是寫不完,也不知道到底這些努力進步多少,但很明顯的一點是到半年後去考托福,Reading我可以完全跟他硬幹,不需要任何技巧,就是硬幹到最後面時間都還夠,強烈建議大家把RC搞好。

Q
必須說在Q上面自己蠻偷懶的,自認為數學不差就沒有花太多時間在上面,大概就是練到題目都會解,但不穩定,速度也不快,也就是說有能力解題但沒有能力讓自己穩定發揮.最後是很幸運在實戰中都有發揮出來沒有卡題,才有良好的成績.但數學真的很重要,也是最好把握的一科,台灣學生V太難把握了,Q是一定要把握的分數,別讓自己V考高後因為Q要繼續下一戰。而作為管院學生沒有修太多大學數學,這也一定程度讓我在未來申請MSBA的時候,用來佐證我的數學能力。

DI
因為是舊制轉新制,這部分多數都是自己摸索,最後在實戰有點失常,PP都能做到PR80+但最後實戰可能是因為安排在最後一科體力不足,又有一道題組連錯,導致分數更低.建議同學們確定算分機制後,妥善安排各題型考試策略避免失常或高達對率卻低分。


▌誠心建議

1. 找戰友,官方讀書會我加了兩個(因為重聽)但沒有成功運作,是後來自己找才找到一位戰友,在準備上發揮很大的作用,但戰友不好找,因為準備時間與進度大家的落差都很大,也有些人很不願意分享,建議大家多找,也確立好自己的心態,踴躍分享,為別人解問題也是幫助自己學習。

2. 獲取資源與共享,A2這邊真的很多資源,現在的雞精看似也比我那時候多很多(我當初是過年期間又碰到剛換題),中國那邊也真的很多免費資源,在現在兩戰間距離可以壓在一個月內,換題頻率降低的情況下,可以多方獲取資源,並將資源 all in 在一兩次考試之間,畢竟多考一次也是成本,準備好就全力衝刺下去吧!

3. 多做好事,聽過身旁的人考試遇到一大堆GWD,也看過朋友雞精中超級多題,也有人沒中,或是中超簡單題目,在GMAT這種計分方式比較玄,又很看臨場發揮的考試下,真的只能好好準備,然後多做好事祈求能發揮出自己的實力,別被一些鳥事搞到。


▌總結

當初考GMAT就是希望自己申請時不要被缺少這個數據拖累,也確實有這個成績後在申請上有底氣一點,不會擔心自己被一些玄學搞到,至少讓可控的因素控制在自己的手中,這考試也與一些工作的測驗雷同,在面試時明顯有先備知識;另外也是累積英文能力的好方式,考完之後在邏輯與英文都有很大的成長.最後謝謝A2GMAT,真的教的很好才會讓我去回班重聽,最後也順利上了理想的學校,謝謝各位老師!

2025年5月27日 星期二

在職準備 GMAT新制685(PR97) 錄取 UW SCM!


求學背景:政大企管
英文程度:學測15級/托福102
準備時間:2023年8月~2024年5月
準備教材:OG, GMAT PP1~PP4, A2講義, GWD

|為何選擇A2 GMAT|

大學畢業工作兩年開始萌生出國留學的想法。當時還沒確定要申請哪個科系,初步調查了解到GMAT 是許多商學院申請的必要/加分條件,也早有耳聞GMAT不好考,看網路上不少人考了數次才取得理想分數,因此決定先開始準備GMAT。由於我不打算辭職當全職考生,認為補習班系統化的課程和學習資源能讓我在工作與備考間取得平衡,諮詢了身邊考過GMAT的朋友(約5位)全部都是補A2而且一致推薦,因此就選擇了A2!另外我選擇的是線上課程,除了能省下通勤時間,線上課也讓我能彈性的重播或快轉到自己想聽的部分,一舉兩得!

|準備時間軸|

2023.08-09 | 假日線上課程
兩個月的假日密集上完課程,每天照老師教的進度做一些OG跟講義的題目。

2023.10-2024.03 |停滯期
課程結束後開始鬆懈,加上工作繁忙很容易給自己找藉口休息,這段時間GMAT幾乎荒廢,進度停滯了大半年。

2024.03-04 | GMAT一戰
3月終於意識到不能再拖下去,於是先報名了4月的考試,希望用倒數壓力逼自己進入備考狀態,然而準備依然不夠扎實,只有每天零散做一些OG題目跟做完PP1&2的模考,最終一戰只考了590。

2024.04-05 | GMAT二戰
一戰失利後,我意識到GMAT不是用半吊子心態就能應付的考試,也主動聯繫A2諮詢。A2針對我的一戰答題情況給了具體的建議,幫助我重新調整學習計劃。這次我用一個月的時間每天都做一篇GWD跟數學,保持正確率跟手感,考前一週練PP3&4模擬真實考試情況,二戰取得685分(V: 70 / DI: 90 / Q100)。

|各科心得|

CR
在接觸GMAT初期,CR是我正確率最低的題型,常常在第一時間就把正確選項給刪了。所以後來在練習的時候,我把每個題目都跟講義的觀念對照,確認自己有用正確的邏輯選對,同時也抓出容易錯的題型(support/assumption/bold face…)是哪一種,並針對特定題型練習,提升正確率。

RC
一開始我都是先快速把文章掃完,看題目再回文章找答案,後果就是正確率極低,因為GMAT題目用字幾乎不會一模一樣的出現在文章裡,或是在文章出現了但根本不是題目要問的人的立場!所以我個人認為Reading的訣竅是:慢慢讀比較快!每一篇文章都要耐心的理解句子跟段落之間的關係,並且確認每個觀點是來自誰的(作者/專家/大眾...),掌握文章想傳達的語氣與立場後再去閱讀題目,才能抓到題目的考點以及出現在文章的哪個部分。

DI
DI其實不難,不要看到很多張圖表跟數據就慌了,只要把講義中的每一類題型都仔細檢討、確實理解,實際考試時其實都能應付。

Q
數學應該是GMAT三科中對台灣考生來說相對容易準備的,上課分章節教的方式讓我很快找回以前在學校學過的觀念,個人認為較容易失分的排列組合跟數學英文專有名詞,講義都有非常完整的整理。剛開始做題目時發現自己常有粗心的問題,這部分是靠每天做題來保持手感跟穩定度:正式考試45分鐘要做完21題,我是每天做25題,初期給自己一題2分鐘, 後面縮短到一題1.5分鐘, 來習慣正式考試的時間壓力,訓練自己做得快且第一次就要對!(因為正式考試不太可能有時間給你回頭檢查,系統最多也只允許改三題)。

|給未來考生的建議|

非常推薦給各位同學參加A2 GMAT的課程,系統化的教學及完整的教材真的讓我省下很多時間精力,幫助我考到好成績。除了GMAT課程本身,補習班還提供了考試、選校,甚至職涯方面的諮詢,考完GMAT後,還有上榜同學分享會/畢業學長姐分享會可以參加,甚至在今年出國前還有美國租屋講座可以聽,總之,在這邊得到得資源跟幫助遠超過一開始所預期的!
最後祝各位同學們成功上岸,順利進入夢想的學校!

___________

錄取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GMAT補習 推薦A2GMAT!

2025年5月17日 星期六

錄取新加坡國立大學(NUS)!GMAT 新制 625(PR81) 感謝 A2GMAT!



- 求學背景:清大經濟

- 錄取學校:NUS MSc in Finance

- 英文程度:學測 14 級、IELTS 7

- 準備時間:2024/5 月 ~ 2024/11月底

- 準備教材:OG,官方 PP1~5,GWD 1-24,A2 課程講義,數學機經高頻難題班


▌前言:

2024 上半年在當兵,在軍中思考了四個月加上跟家人討論之後,決定考看看國外的金融研究所,時間上確實有一點趕,還好最後趕在 R2 前提交申請!

爬過資料有發現 GMAT 其實困難度蠻高的,實際上課過後發現確實要投入更多的時間在這科上,一開始考量到時間的問題,想要在 R1 就提交,所以決定報名補習班,透過大學同學的推薦加上上網爬文,發現 GMAT 的補習班不多,最後就透過同學的推薦選擇了A2 GMAT。

本來也有想過要參加線上班,但還是覺得現場上課比較習慣,也可以下課詢問問題,但 A2 GMAT 很棒的地方是就算報名實體課程,也是有線上直播,因此遇到下雨天也可以選擇在家上課!


▌大致時間軸:

五、六月上課期間,讀書的心情其實還沒有抓回來,上課的作業也沒有照老師安排的全部完成,後面發現要同時準備雅思和 GMAT 兩頭燒的我,後悔沒有一開始就衝刺。本來還妄想可以邊實習邊備考,還好當初早早放棄這個念頭,唸 GMAT 兩個月後的第一次練習官方 PP,分數慘不忍睹,才知道要全神貫注在這科目上。

9 月第一次報考,抱著會再考第二次的心情,發現到自己對於考試的掌握還是沒有很高,只考到了 585 分,一個月後再考第二次,沒想到分數也差不多,當時的心態真的很差,甚至有了快放棄的念頭,當時就先讓自己休息,準備一個禮拜的雅思並報考。

還好一次就過的雅思讓自己的信心又找了回來,最後找 A2、KH 兩位老師諮詢,發現自己的問題並對症下藥後,在 11 月報考第三次終於考到 625 分,這個分數其實也沒有很高,但足夠用的情況下加上備審資料都還沒準備的我,最後就用這個分數來申請學校。


▌各科心得:

以下的順序是我三戰的考試順序 Q->V->DI,一、二戰是 Q->DI->V

這個順序其實因人而異,自己是後來發現,一方面是 Q 跟 DI 連再一起的情況下,可能需要計算的量很大,所以有可能 DI 的準確度沒辦法來的這麼高,另一方面是 Verbal 的容錯率確實比較高,只要不要連續錯到進入低分區,分數都還能夠維持住,所以第三戰就直接更改考試順序。

Q

我覺得數學其實難度真的沒有很高,畢竟就是高一高二的數學,最重要的點是:考試當下的理解速度。

KH 的數學講義非常完整,不管是題型或是容易出錯的觀念都整理的很好。加上每次 KH 的檢討或是線上討論,都會給我們很完整的邏輯思考,下次遇到類似的題目可以用這邏輯來快速理解。

但其實一、二戰分數拉不起來也是因為 Q 都沒有將近滿分,A2、KH 給的建議與分析是 Q、DI 如果可以拉高,分數會衝得很快!因此,後來也是透過不斷檢討練習,加上報名了數學機經高頻難題班,每天有 12 題的練習機會,KH 也準備考解題影片,讓我可以持續解題的手感一直到考試前。

前面有說到考試當下的理解速度,因為 GMAT 這個考試有很多的因素會影響到分數,所以是時候的放棄不會的題目也是很重要,做題的節奏是需要訓練的,相信大家練習的時候,一定也會感受到,因此考試當下不要慌,一題一題解決~

另外,自己也都會把練習錯誤的題目截圖下來整理成一份檢討筆記,這樣在考試前能夠很快速地複習曾經錯過的觀念。

Verbal

CR

這個部分的題目其實是很少見的(應該說沒見過),weaken 來 support 去,有時候都會搞混自己,練習的過程中甚至曾經寫了 10 題只對 2 題,後來乾脆把上課筆記重新看過一次,並且每一題都要花時間思考,五個選項可以先刪除哪些,題目的邏輯到底在問什麼。檢討的時候也都有 Kory 上傳的影片可以解題,可以了解老師遇到題目的時候,會怎麼去篩選出正確答案,如果還是很不理解,也都可以預約時間跟老師討論,真的很有幫助。

RC

真的是最考驗台灣學生的一個 part,雖然不像雅思的文章長度讓人厭煩,但是文章的專業度很高、文字困難度也是,再加上一個句子的字數量是誇張的多,所以常常看到一半人就恍神了。還好 A2、Kory 兩位老師教的技巧,該如何分解句子,又或是透過文章的語氣、作者的態度等等,讓文章的邏輯比較能夠理解。

但要注意的是,常常會因為看不懂文章就開始用語氣等等技巧來判斷,會導致其實根本沒看懂文章,題目等於在猜,因此我覺得還是要每天練習閱讀量夠大,單字量越多之後,看文章會比較穩定,即使遇到不會的單字,運用一些上課技巧,也可以把文章讀懂!

DI

DI 上完課後把講義題目寫完後,有發現自己對於 Two-Part Analysis、Multi-Source Reasoning 這兩種題型比較棘手,因此有多花一點時間在這上面。這個科目得重點我覺得是速度,因為題目的資訊量比較大,所以考試當下要理解加上把資訊解讀會是很重要的。

練習 DI 有遇到一個問題是,因為題目量沒有很大,所以前期把題目練習完後,考試前會沒辦法持續手感,這時候除了把題目練習檢討完之外,官方的 PP1~5 真的很有用,會讓自己知道在時間壓力下,該如何去取捨題目,並且快速的理解題目。

另外,KH、Kory 提供的解題方式也很受用,因為有些題型真的可以迅速地解決,把時間多花在一些題目敘述較多的題目上!


▌報考建議:

其實自己的分數真的沒有很高,但還是可以提供一些小小的建議!GMAT 考試真的很需要全心全意準備,因為是台灣考生沒有過考試經驗,除了上課的投入之外,老師們上課教過的觀念與技巧在唸書的時候要持續練習。

我覺得報考 GMAT 有幾個地方需要注意,第一,好的讀書策略以及資源要挑對,A2 GMAT 提供的資源十分充足,學生上課的方式也很彈性,有任何問題需要諮詢或是討論的地方,社團內都有提供,不太需要擔心遇到困難時沒有人提供幫助;再來是如果對自己英文沒有很大把握的考生,可能需要更完善的讀書計劃以及充足的時間來準備;最後則是心態要穩住,老實說自己不是十分聰明的學生,加上考試當下一定會緊張難免會失誤,如果沒有一戰就成功的同學請不要失落,和 A2 的老師們檢討哪裡該多加磨練,相信成功殺 G 的那天一定會到來!

很感謝 A2 GMAT 提供完整的備考建議以及考試技巧,老師也都很願意幫助學生能夠盡快考到理想的分數,雖然自己最後申請學校沒有尋找專業的顧問、代辦協助,但如果需要, A2 也能夠協助你找到適合的顧問!最後還是十分感謝 A2 GMAT 讓我能夠在半年內備考順利考到可以提交的成績!

___________

錄取新加坡國立大學(NUS)!GMAT補習 推薦A2GMAT!

2025年5月3日 星期六

舊制轉考新制,上班族新制二戰685!沒有SC的人生是彩色的!



《背景》

- 求學背景:台大生傳

- 英文程度:指考PR98、TOEFL 舊制104、多益880

- 準備時間:舊制2022.09-2023.05考了四次先休息,新制2024.12-2025.03考兩次

- 備考身份:上班族在職準備

- 準備教材:OG、A2 教材(講義、GWD、練習計畫)、官方PP1-6(有多買3-6)、Dustin的GPT機器人們、A2七堂速成線上課


《成績》

(舊制)

590 > 680 > 610 > 690  休息一年半等新制

(新制)

2025.2月一戰655 (PR: Q 97, V 67, DI 70, TTL 91)

2025.3月二戰685 (PR: Q 94, V 84, DI 93, TTL 96)


【前言】

備考的時候看了好多篇心得文,多戰路上經常懷疑人生上來滑心得文,怎麼那麼多人兩三個月就考好...我是橫跨三年、考了六次的多戰小狗,希望這篇足夠勵志,可以給大家一點深夜讀書的溫暖就好了🥹 誠摯祝福各位都不會拖這麼久

從舊制就是跟著A2、高分心得文很多以外,舊制就覺得講義真的編得蠻好,很仔細分類觀念省去自己研究,用錢買別人整理好的心血很有效率啊,所以新制就繼續,新制準備前摸了幾題, 評估應該還沒全部忘記,就沒有從頭開始培訓班,而是改成時間比較短的速成班線上課


【時間軸、讀書計畫】

2024.12月報名課程,一戰2月中、二戰3月中

一開始花了兩週看完七堂課、少量做題,。並且在這兩週內安排上完課~考試間一個半月的每日讀書計劃

基本上就是把所有講義、OG、練習計劃的題目數量數出來,看一下未來一個半月的規劃,分段安排每天各科題數

給個參考值; CR一天10-15題、RC一天2-4篇、Q一天一回練習計劃、DI 一天5-15題 ,中間我還有出國五天,這五天就是比平常一半還少一點,出國了暫時休息一下

不過中間還有過年,過年就是每天窩在房間裡面念一整天書,題數比平均還更多,也都能好好檢討完,如果剛好遇到連假可以先和家人溝通一下

另外提醒大家一週平日務必安排一天休息、不要排進度,拿來補其他天沒做完的,或是純粹耍廢都很好,人還是要休息的 緊繃太久會先瘋掉


【各科準備】

📍Q

準備期一天一回練習計劃,再怎麼忙也要兩天一回保持手感,錯題/不確定但猜對的題目就截圖、記起來分類做成錯題本

練習計劃寫一寫大概也知道哪些類別很爛,就把對應的講義章節題目寫一寫,我自己的感覺是針對弱科寫比較有效率,而且寫了第二次還是一大堆都不會☺️

練習計劃和講義寫完就去寫錯題本,等著考前寫PP

檢討的時候不是看人家解就好,看完詳解兩天後再來寫一次,高概率還是不會😀要重複到能靠自己寫出來才是真的可以了

考前衝刺期 PP1-6的Q題目其實難度落差蠻大的,我是把每一題我不太確定的題目都截圖下來紀錄,並且請數學很好的朋友當家教…不過其實用Dustin 的Quant Master也可以!超讚!

啊機經拜託要買,Q命中率真的很高,高到考試遇到完全一樣的題目,還會刻意拖個幾秒再選答案避免被flag


📍RC

體感進步最大的一科,主要來自於GWD的Dustin 詳解影片,影片從文章大綱、最低理解程度、到逐題分析常踩的坑、每個選項好和不好的地方都會講

看詳解的過程中很快速可以培養對GMAT出題陷阱的敏感度,精準到覺得哪個詞怪怪的 就知道不能選

這考試很在意精準度,不能選「感覺可以」的選項,只要有一點猶豫、覺得特定用詞怪怪的(態度極端/好像方向錯了/主語不太對等等)就是不可以,反而很常正解真的是 「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對,但找不到錯的地方,雖然很不確定但就選了」一點信心都沒有的寫完都很正常

詳解影片如果有的話一定都要聽完,就算有寫對我還是都會聽完,這次沒有踩的坑不代表之後不會踩,聽下來對於篩選選項真的很有幫助,到最後就算是又長又難的題目,有時候看到選項就感覺不太對,上戰場在時間壓力下 沒怎麼看清楚照樣可以猜準一點

總之這樣訓練起來,考前PP大概都能做到13題(四篇)錯4題,夠好了


📍CR

本來以為很簡單,上完課講義寫寫就開始寫題目,做到後來發現錯題/猶豫題都在construction ,和顧問聊過, Kory說我都把CR當RC看,沒有記答題技巧,建議回去重看講義,好好把每一個觀念背起來,每個選項為什麼能選、不能選都要可以講得出來

是個很好的建議,相信有照做的話一定會讓CR平常準備得更好,但礙於當時我時間不多,加上實在很不喜歡背技巧、看出題方式來套公式,最後還是沒有好好全部重看講義熟悉出題模式,就繼續當RC在看,不過這是建立在我的錯題數量蠻穩定的狀態,並不會失控錯超多,如果錯題數不穩定 還是建議回去複習講義。

Kory的詳解影片也很棒,錯題、猶豫題去看詳解影片都能得到很滿意的回答,也會意識到自己踩了什麼陷阱,值得觀賞的用心影片!搭配Dustin 的邏輯鏈機器人服用效果更佳!

平常的錯題數大概是9題錯3-4題,沒有特別好,不過也沒關係,閱讀能力起來了各科不會差到哪裡去,基本都能刪到二擇一,正解也很常是選起來沒什麼信心的選項,錯了就放寬心,反正V 的容錯率很高,另外兩科有考高的話,V PR76 大概能錯7-8題


📍DI

考舊制的時候IR沒怎麼念都能拿滿分,本來以為新制DI一樣很簡單,再加上OG、PP1-2題目真的都太容易了一度以為沒什麼問題,考了一戰信心全失才開始比較認真的看待,兩次考試進度最多就是DI

做了幾回PP發現很容易前面遇到難題、砸一堆時間,結果最後4-5題簡單的完全沒時間看,導致結尾連錯拉低分數,反覆實驗幾次 發現時間砸下去我還是會錯,不如把握後面 

於是解方 ▶️ 強迫自己時間到了就走,隨便選個當下最好的選項、標記起來 就下一題,不要拖拖拉拉的繼續想,把後面簡單的寫對還比較賺,最難的是已經花很多時間的時候,逼自己選一個止損,心態過去就過去了。

除了時間,另外一個問題是難題,PP和實戰都有試過Q>DI>V,因為數學比較好 很容易DI難度上去 遇到一些詭異的題目,是我連事後檢討都很難被說服的怪題

▶️最後的解決方式是調整考試順序 (改成Q>V>DI)用比較普通的V來降低DI難度,還有嚴格控時,試了幾次覺得能讓DI穩定一些、寫起來的難度也沒這麼痛苦,所以二戰也是這個順序去考,讚!


【誠心建議】

1️⃣考試順序+出題難度整理

非常鼓勵大家在考試前多試個兩三種不同的考試順序,並且把每一次的成績記錄下來觀察

我個人最後嘗試最放心的考試順序是Q>V>DI

先用最簡單的數學開場,也趁我對機經的印象最多的時候先趕快寫一寫,增加信心

數學考比較高,就會輪到很難的verbal,亞洲人verbal 都比較爛,所以相對來說的容忍值高,反而成為我三科裡面比較沒壓力的一個,錯了也不太會有嚴重的後果

DI 很難掌握,因為題目很多變 是我覺得最難控時的一個,所以用V把難度往下拉一點,比較不會遇到太詭異的難題

也很鼓勵大家寫完PP,把每一題丟去GMAT club裡面 就能看到題目難度區間(登入才看得到),用這種方式整理題目難度變化,可以清楚看出何時回測、哪裡沒寫好導致往下掉 等等的,對於即時調整正式考試的解題方式蠻有幫助的。

例如容易前面寫太久導致後面來不及,連錯下去、回測被搞到所以下去等等 這都能自己看出來


2️⃣機經

東方神秘力量,肯定要買!A2這整理的真的很清楚又完整,Q一定會中個4-12題(記得把滾動式機經全部看完)、V幸運一點的話我也中過幾次RC,能花錢買信心沒什麼不好。

考完我也都花整個晚上回報機經,造福後人積功德挺好。


3️⃣諮詢

一戰沒考到理想成績請直接去諮詢,諮詢不用錢能約就約,對於下一步調整都會很有方向的

新制題目少,其實常常只要多對2-3題就到理想成績了,經過好的調整都不需要太久,請好好諮詢!


4️⃣舊制轉考的好處

我猜這社團應該有些人是被舊制傷透了心、半放棄GMAT 連新制都不想試,不過新制真的好考不少,沒有SC的人生是彩色的!

重點是!以前被SC凌虐過、培養出來看長難句的能力,對於重新適應CR/RC/DI都很有用,學過各種修飾子句的長相、習慣拆句子抓主詞動詞,對語意的掌握都會比較快,不要因為舊制考不好就放棄ㄌ🥹

___________

GMAT補習 推薦A2GM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