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7日 星期四

錄取USC MSBA心得分享,感謝 A2GMAT 全力支持!


其實我在GMAT這塊真的沒有什麼天份,而且最後成績也沒有到最理想的範圍。但是,我還是上了MSBA中排名非常靠前的學校!所以,你們一定也可以!現在回頭來看,我在A2GMAT反而學到更多的是不會崩潰的心態和怎麼學習才有效的通則。


我的 GMAT 準備歷程

我總共考了四次GMAT,從他還在舊制有SC的時代,一路到新制著重在DI的時代。我還記得第一次考完,考的當下只覺得自己好像有點半猜半會的寫完。想當然,考完看到成績,差點哭出來。想說:怎麼會這麼低,我是不是邏輯不好還是天生英文差,SC和CR的成績都爛到一個不行。這對我真的打擊超級大,我又不知道該從哪裡開始改,所以我就去找了A2聊聊。我印象超深刻,A2並沒有看到我的成績就瞧不起我,反而是很語重心長的跟我說不要有僥倖的心態:就是做事都隨便搓一搓就草草了事,好好把『語意』搞懂,再搭配他教的解題技巧,自然分數就會往上衝了!結果,我隔一兩個月就看到我SC的分數衝到亞洲人不容易到達的85%,超級開心!

但隨之而來的問題是CR,我發現就算我搞懂了語意,還是不知道到底解題的關鍵在哪,感覺始終找不到那一把正確的鑰匙來解開CR的問題。我自己掙扎也測試了好一段時間,最後還是不見起色,所以我就跑去找Dustin和Kory。先來聊聊我和Dustin的相遇。那時我發了一封email給Dustin想問看看他有什麼建議讓我可以提升我的CR成績。結果被唸了一頓,哈哈哈!因為他一眼就從我寄給他的信件中發現“我連我自己不懂的地方在哪都搞不清楚”!所以,他就叫我重新寫一封信給他,並好好想想我到底卡在哪。這讓我開始開始很細緻的確認我到底每個觀念不懂的地方在哪。而這次就真的成功了,我發現我做題的時候,準確率和速度真的有很大的提升,我好像差不多可以去考了!

然而,因為之前被自己的CR分數嚇的不輕,我一直在拖,一直覺得自己好像準備的不夠好,一直不敢報名,就這樣拖到新制了。結果,去年年初左右,我想說和Kory約一次面談,讓他幫我評估看看!想當然,我又被唸一次了XD。他很直接了當的質問我為什麼要拖到現在,我到底在做什麼?我不應該再浪費時間,考完後還有很多挑戰在等我,我不應該被這個考試綁住!我被唸了一頓後,就去報名新制了!結果最終出分Verbal 有90百分位(CR:90th/ RC:79th)真的是開心到升天,哈哈哈哈!

但是我最終成績還是定在新制615分,因為新出的DI我根本沒什麼準備就上場了,想當然DI只拿了47百分位哈哈~雖然和A2以及Kory聊過後,都覺得我應該再考一次,但我實在擔心我太晚申請到時又錯過今年,而且我也想上一些程式碼的相關課程為了我的未來鋪路,所以我就停止了~


留學申請時程與過程分享

也好在我那時有先停下來,才讓我有機會透過A2的平台認識stanCode這個標準程式教育機構,也就能有大量時間累積程式相關的作品集,讓我在申請學校時加了超多分。我大約從去年8月份開始上stanCode的課並累積作品,然後約從10月左右我和領航教育的顧問Claire(也是和A2GMAT有合作的夥伴)開始合作申請學校。

還沒有找領航之前,其實我很掙扎,因為真的要花一筆錢,心會痛。但那時我又處在一個“雖然上網搜尋了很多間學校,但還是覺得手邊資訊不夠,所以非常掙扎要不要花這筆錢的階段。我最後還是花了這筆錢,但是回頭來看,就覺得:還好我當時有花這筆錢去找領航教育的Claire顧問來幫我。

還記得,當我準備要開始找申請時,其實已經是很多學校的第二和三輪的申請階段,所以真的沒有太多時間留給我慢慢研究學校、了解申請細節、準備文件與面試。光是要釐清每間學校的條件、文件格式、推薦信規則等等,就夠讓人頭大了,更別說還有很多細節需要同時處理。你幾乎不可能自己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去把這些全部搞懂並處理好。好在,Claire的協助讓我的準備過程變得超有效率,讓我能同時應付程式碼作品集的製作和學校方面的文件書寫!

我還記得第一次和Claire討論選校時,其實我自己也很不好意思,因為想申請的學校很多,但時間又不多,加上前期準備沒做很充分,所以一直拿不定主意該選哪幾間。還好,Claire真的很有耐心,不管我提哪一間學校,她都能條理分明地分析它的優缺點,幫我迅速釐清目標,進而展開後續的 Essay 撰寫、推薦信準備、SOP 調整等等重要工作。

尤其當你要申請 7 所以上的學校、距離截止日又只剩下一兩個月時,「效率」真的就是一切!若沒有顧問幫你快速定調以及鎖定目標,很多時間就會被浪費在無止盡地查資料、寫了又刪、一直懷疑自己的輪迴裡。

在整個合作過程中,我也體會到:「顧問」顧名思義其實就是「雇來讓你問」。當你遇到卡關或困惑的時候,真的不要什麼都憋在心裡。像我當時拿到華盛頓大學的 offer,其實第一反應不是興奮,而是焦慮,因為這份 offer 需要你在期限內上網填寫同意或不同意,而且一旦按下同意,後續就會冒出一堆需要馬上完成的事項。但那時我還在等其他更想去的學校消息,所以整個人超糾結。還好我立刻跟 Claire 說了我的情況,她也馬上給了我分析與建議,讓我做決定時不會那麼慌張,也更安心。

我知道,大家在撰寫每間學校的Essay時,一定會很焦慮、很累、很想放棄。你會懷疑自己:花這麼多時間準備,最後什麼都沒拿到怎麼辦?但我想說:不試,機會就是零;試了,至少還有可能。

最後,祝福還在申請路上的你們,都能收到自己最期待的錄取通知。不需要嫉妒別人,也不要小看自己。那些最後拿到超強學校 offer 的學長姐們,也曾經和我們一樣嘔心瀝血、焦慮無助地拼過一場。

總之,加油啦!一定會有好事發生的!!

如果你想聯絡我,也許可以透過 A2GMAT或領航教育的團隊找到我!


最後給未來或正在挑戰GMAT的學弟妹們的建議

1. 不要單打獨鬥:多找老師幫忙,不要像我一樣一直拖,時間真的不等人。也不要怕被唸,有的時候,真的就是需要有人當頭棒喝!尤其是當唸你的人真的有超專業的能力和知識可以協助你;那你該專注的,就不是自己被唸這件事,而是:為什麼我被唸?哪裡可以改?哪裡該進步?

2. GMAT 是策略戰:不只是做題,更是學會破解出題邏輯與分配時間。

3. 提早規劃留學時間表:申請文件、考試、學校選校都需時間消化,愈早準備愈有餘裕!

2025年8月6日 星期三

學生實習+備考,兩個半月GMAT新制655(PR91) 感謝A2GMAT!


- 求學背景:台大國企 

- 英文程度:IELTS 7.5 

- 準備時間:2025/ 4月底 ~ 2025/ 7月中 


前言 

其實我大三以前就決定要出國讀研究所,只是尚未確認要去哪個國家,直到前往加拿大交換之後決定想在畢業之後回去這個地方,因此想把GMAT當成我申請時的加分項。

我其實從去年年中左右就買了OG開始著手準備GMAT考試,在三月前就已經寫完OG上的所有數學題目,但是我在寫過幾題閱讀測驗之後信心大受打擊(我一篇文章的五題全都錯,基本閱測的答對率都只有40%上下),所以在我表姐的推薦下選擇到A2GMAT補習。

我選擇的是四五月晚上培訓班,而且我都是實體上課。除了我個人上線上課時常分心以外,主要原因是在我看過老師們的上課影片以及先修班Dustin老師的講解後,覺得實體感受上課全班專注的氛圍還有和老師們一起建立思考標準SOP的過程非常重要,此外,剛好教室的位置離我公司和學校的距離都非常近,因此我選擇到教室上每一堂課。


大致時間軸 

我在有上課的這四週因為同事要兼顧學校課業、實習,所以主要是複習講義+寫講義題目,也跟著每天做一點OG的閱讀測驗。 

從六月初開始因為學校課程結束,所以有較多的空閒時間可以複習,因此我沒有實習的日子就是從早到晚刷數學與閱讀講義以及A2老師的兩本CR題本。在寫完講義和題本之後,我就開始寫Verbal GWD 考古題庫、KH數學練習計畫,沒有上班的天數每天至少各寫兩回,有上班的天數每天各寫一回,我每天都會至少寫一回,然後訂正,所以大約會花上4~8小時(看錯題的狀況)

照我這個進度基本三週內就會寫完所有隨身碟裡的題目,所以我七月初就先安排一戰,然後考前一個禮拜找A2諮詢+寫模考題。

DI的部分,我是每天每個題型都各拿一題來練,然後照Kory說的,把講義題目自己至少做兩遍,通常我都是在通勤時間的時候完成這部分,回到家可以把時間專注在較難拿分的其他科!

在六月底時我就已經把所有題目都做完了!因此我先做一回PP然後找A2諮詢,我覺得諮詢其實蠻重要的,老師會按照你各科的表現量身定做適合你的準備計畫,直到七月四日一戰之前我已經做完兩次的模考pp1和pp2,而pp3~5則各做了兩遍,第六回因為時間關係只做一回就要去考試了。

考完一戰後也是先跟A2諮詢然後做懲罰性訓練,每天繼續做模考題並另外再買DI的官方題庫練習,直到二戰七月二十二日之前我模pp1~5又各自再做了兩次,同時把上次沒做完的第六回模考也做完,就去二戰了。


各科心得

CR

一開始寫題目時,在不斷刷題的過程中發現某些題目特別容易錯,譬如說boldface和考古類型題,我常常花很多時間正確率仍較低,除了重新複習講義相關題目的部分之外,我也重看了好幾次Kory老師的縱向解題影片,個人覺得幫助頗大。另外我也會透過GMAT Club等資源,比較母語人士與我思考這題的差異,並確定自己只是英文看不懂,還是忘記上課老師講的內容,扎實訂正真的幫助很大。另外透過每月參加CR講座,以及A2老師錄製的重考生專區YouTube影片也強化了我在做Plan/ Construct題型上的中心思想,並成功減少錯誤率。

RC 

RC課程中Standard Writing English的講義對我如何看懂GMAT這種偏學術性、長難句的英文文章幫助甚大,還記得我還沒上課的時候,做題沒有用A2老師閱讀句子的方法被Kory罵得狗血淋頭,上課之後我回去把每篇做錯的OG閱讀都用Kory老師的閱讀方式整理架構、掌握關鍵內容、判斷語氣以及作者的position,到最後就算是有許多生字的文章,也能透過抓取重要資訊的略讀方式順利答題。閱讀是我進步幅度最大的一科,從剛開始做OG滿江紅,到最後模考與正式考試四篇文章總錯題都在兩題以內,真的非常感謝老師們!

我覺得KH老師的數學講義非常完整,讓我可以複習到很多忘記或太久沒用的觀念。 另外我覺得背一些數學專有名詞的單字投資報酬率還挺高,因為如果看不懂敘述失分的話真的很可惜!講義中有把容易出現的數學專有名詞有條理地整理出來,我是靠通勤的時候把他們背一背。此外數學是非常需要練習手感的一科,所以一定要每天算,KH老師上課的時候也會跟大家強調每天碰數學的重要性,我自己會寫完每一回之後整理一下這週最容易錯的題型(可能是文氏圖題、不等式、速度等等)然後在假日的時候加倍練習!

DI

DI我基本就是靠老師的講義以及OG上的DS題目去準備,基本上把題目讀懂、不要粗心,錯誤率都不會很高,只是後來第一次寫PP1時的時候,發現DI的部分嚴重寫不完,結果分數超級低才想到時間控制的重要性。 所以後續複習錯題和寫官方題庫的時候,我都會盡量把時間控制在每題三分鐘以內,才不會考試遇到難題手忙腳亂!


誠心建議 

如果想要在短期掌握GMAT的考試要點即應對方法,我認為A2 GMAT的社群以及課程真的非常有幫助! 除了提供完整的備考建議以及考試技巧外,老師們也都非常專業, 還能線上問問題與不定期免費講座可以參加精進各科實力。

此外,能夠免費無限次預約學習諮詢這點真的幫助我很多,且A2老師也非常樂意提供許多指導甚至後續申請學校的顧問介紹。 

非常感謝A2 GMAT讓我能夠在短時間內完成備考順利考取理想的成績!!

2025年7月29日 星期二

GMAT 新制 645,感謝 A2 GMAT 陪我度過這段忙碌的日子!


- 求學背景:政大國貿

- 準備時間:2025 / 1月底 ~ 2025/ 7月初

- 準備教材OG, GMAT官方PP1~6  , A2線上課程講義 , 隨身碟題目, Dustin yt影片,機經


前言

一直都對出國讀書有點憧憬,但真正下定決心準備 GMAT 已經是大三寒假的事了,目標就是要趕上今年的申請。相比很多大三暑假就開始準備的同學,我算是晚了至少半年,因此也不免感到焦慮。

因為對整個準備流程其實不熟,一開始就決定想找有經驗的人帶領,讓我少繞些彎路,除了身邊朋友推薦 A2 GMAT,也在網路上爬到不少好評心得,所以最後就選擇報名 A2 的線上課程。


為什麼選擇 A2 GMAT 與線上課程?

在決定要上實體還是線上之前,其實猶豫了很久,但最後選擇 A2 的線上課程,主要原因是:

1. 準備時間點比較尷尬,剛開學那時要顧學校課業和社團,實體課固定排程對我來說負擔會太大。

2. A2 線上課程可以無限重播、快轉到需要加強的章節,甚至只要打開電腦就能利用零碎時間複習,對我來說非常有彈性。

再來,A2 的講義和題庫也很完整,除了整理好的邏輯架構、題型拆解外,還有豐富的 GWD、OG 練習題可以直接刷題,對像我這種時間有限、很需要專業系統帶著快速進入狀況的人來說,真的省下非常多力氣。


準備時間軸與中間心態的幾次轉折

從 2025 年一月底(寒假)開始,我就利用寒假到開學初這段比較輕鬆的時間,花了約三週密集把 A2 的主題影片快速看完一輪,先對 GMAT 出題模式、解題思路有個基本輪廓。

進入三月後,隨著學校課業和社團初期越來越忙,我就把重心轉到 A2 隨身碟裡整理好的題目練習,每天大概安排:

• 一回Verbal

• 一回完整 60 題的數學

• 再花時間訂正、檢討錯題

到了四月初,距離一戰已經不遠,就開始用模考調整正式考試的節奏,也測試不同的考科順序,找出最適合自己的策略,我覺得最重要的是要替不同題型設定合理的解題時間,避免某幾題卡太久拖到後面。這方面很推薦大家可以上 YouTube 看 Dustin 的分析影片,對實際考試時的規劃會有很完整的理解。

一戰前最後一個月我主要就一直刷官方 PP1~6 模考。多次嘗試後發現自己最適合的順序是 Q-V-DI,因為數學一定要在精神最好時先處理掉,Verbal 則避免最後腦袋打結時作答,DI 因為不管放哪裡分數都差不多,就乾脆排在最後。真的很建議大家在模考多試不同順序,也順便訓練長時間專注力,避免到正式考場時才第一次承受那種壓力。

後來會決定多考幾次,是因為自認自己一戰時 Q(PR95)和 V(PR84)表現都還不錯,但 DI 大爆炸導致整體分數被壓低,差一點就達到預期的分數。這種就差臨門一腳的感覺讓我覺得還有機會再拚一下,結果二戰、三戰反而換 V 出包,最後還是祝大家都能一次殺 G 成功,這考試拖太久對心理跟錢包都是不小的打擊。

 

各科準備與考場實戰經驗

🔹 CR

剛開始寫 CR 講義題時整個寫到沒心態,常常題目看兩三遍還是抓不住論點,更別說還要針對不同題型轉換解題邏輯。後來重新靜下心,把課堂筆記跟 Kory 的每題檢討影片再好好看一次,才慢慢養成抓論點以及刪去無關選項比較的習慣,避免浪費時間陷在複雜選項裡。

🔹 RC

GMAT 的 RC 句子又長、資訊量爆炸,一開始我按照以往讀文章每個字都應要看懂,或只看開頭結尾找結論,結果錯得亂七八糟、還花超多時間。後來靠 Dustin 的講解影片練習拆文章結構、抓段落功能跟轉折,才慢慢穩定,到後期就算遇到很多生字也比較不會慌,可以把時間更多的留在分辨選項的細微差異。

🔹 Q

一開始以為 Q 很穩,結果因為不熟英文專有名詞、或讀題卻沒看到陷阱就失分。A2 的數學講義把常考觀念、易混題型都整理得很清楚,專有名詞也有中英文對照,超級有幫助。後來每天照全職考生計畫刷題,搭配即時檢討,這樣其實就蠻夠了。

🔹 DI

DI 一開始只覺得題目多、字多,但單題看起來不難。直到模考才發現時間壓力下很容易寫不完。後來學 Dustin 分享的 MSR、TPA 小技巧(像先看圖多字少的分頁,表格題先掃下拉選項)後速度才提上來。這科真的重質不重量,比起狂刷題,更重要的是檢討為什麼看錯、從哪個細節被騙走,想刷題也可以去GMAT Club上面用電腦介面刷題。

 

這段時間最大的心路歷程與收穫

這半年壓力真的非常大,身邊同學大二升三暑假就開始準備留學考試,我還在被課業追著跑,更別說還要兼顧 GMAT,還好有 A2 的完整系統,讓我能快速進入狀況,少走很多冤枉路。

也因為時間被壓到沒得拖延,反而強迫自己專注在怎麼有效率取分,而不是想把所有題型都弄到爛熟才往下。短短幾個月下來,除了學會怎麼用英文快速推理、閱讀長篇專業文,也更認識了自己在高壓環境下如何調整。

 

想對還在準備 GMAT 的大家說的話

1. 認真上課真的很重要

我太晚把 Verbal 的解題結構實際用在做題,一開始模考還想靠語感去處理,結果錯到完全沒心態。到快考一戰才認真回頭複盤所有解題邏輯,V的分數才慢慢穩下來。

2. 錯題筆記比刷新題還重要

後期幾乎所有的進步都來自檢討錯題,好好復盤自己面對特定題目表現不好的原因才能真正進步

3. 數學機經真的蠻好用

建議有餘裕都可以去買。數學幾乎一定會中題,這幾個月我認為自己最厲害的點就是對數學機經熟悉的程度,看了超多遍也自己算了很多次,練到 500 多題只要看到題目就直接想到答案。數學能有不差的分數的原因我非常確定不是因為我數學多好,而是機經讓我在面對某些莫名其妙的題目時能直接選出答案。

 

對 A2 GMAT 的感謝

很慶幸在時間壓力這麼大的情況下選擇了 A2 GMAT。他們的線上課程彈性高、影片講得也細膩,讓我能在有限時間內反覆強化弱點。Dustin 在社群常分享時間分配、猜題技巧,還有結合 AI 助手做複習,對後期幫助超大。

此外,強力推薦大家都要追蹤A2本人的IG,老師會在上面分享很多魔偶、偶喵、妙妙貓的日常生活,相信有上過課的人都多少會對其中幾隻有印象,備考過程中時不時看到老師的IG都會讓人會心一笑,心情也會跟著變好。

最後真心感謝 A2 GMAT,讓我能在愈發緊迫的時間內考到一個不算差的分數,順利踏進申請下一階段。也祝每位正在準備 GMAT 的你,都能早日達到心中的理想分數。

2025年7月24日 星期四

從 395 到 695|GMAT三戰心得與心態調整 (Dustin終結者課程)


- 求學背景:台北大學會計系
- 準備狀況 : 上班族
- 英文程度:TOEFL 100
- 準備時間:2024 / 11月底 ~ 2025 / 6月中
- 準備教材:Dustin終結者線上課程講義、KH終結者講義及每日訓練、OG、OV、GMAT Advanced、PP1-3、A2 GMAT講義、GMAT Club、全科機經。



【前言|重新啟程,迎向GMAT挑戰】

202410月托福剛好破百後,我回來繼續挑戰GMAT,並聯繫Emma再次報名Dustin的終結者課程,希望趕上最後一輪MBA申請。雖然有舊制GMAT的準備經驗,但我低估了Focus版的挑戰性,還同時想在11月把托福分數衝高,讓我兩邊都沒有兼顧好,第一次考試也不出意外地失利了。不過這段經驗促使我更專注於GMAT,並確實依照終結者課程的建議重新調整備考策略與心態。

2025年7月23日 星期三

大四考取滿意分數!! GMAT新制二戰655(PR91) 感謝A2GMAT!

- GMAT分數:V67 / Q95 / DI77

- 求學背景:中字財金

- 英文程度:IELTS 7

- 準備時間:2024 / 8月初 ~ 2024 / 12月中

- 準備教材:OG、GMAT官方PP1~6、A2線上課程講義、Dustin Blog、機經、數學貪食蛇


前言

本來擬定升大四暑假要好好拚完GMAT,但當初因為實習關係,直到八月底才開始準備考試和申請文件,相較於同屆同學整個暑假都在努力準備,我起步明顯較晚。

早有聽說GMAT考試難度很高,但實際接觸題目後才發現,考試題型與模式和我過去的經驗差異十分大,試考了官方的測試題幾乎一題都不會,因為時間有限,又希望能一次拿到理想分數,最後決定報名補習班,想藉由專業老師整理好的課程包,提高學習效率。

在網路上查閱補習班資訊時發現,GMAT補習班市場非常集中,收費也相差不多,爬過聞後我就決定選擇相信A2 GMAT。

我選擇線上課程的原因主要有三點:首先,決定準備GMAT時間太晚,實體課程排課緊湊,線上課程讓我能更彈性安排進度;其次,家住在南部,無法花時間上台北;最後,我習慣透過影片快轉及反覆觀看重點內容,這樣學習更有效率。


大致時間軸

因為自己二戰才考到理想成績,回首一戰的準備步調實在是過於松散。還記得10月考試,我到9月多才把影片看完,但後期才發現自己前面安排太過放鬆了,GMAT真的不是一個讓你當兒戲的考試,是需要你投入100%努力去準備才有機會拿高分⋯後來10月一戰確實不夠理想只有625,A2諮詢後狠狠唸了我一頓,指正了我在讀書方面的問題,尤其一句話讓我反省很多,他說很多MBA同學都是在職準備GMAT,人家比我忙這麼多為什麼還能考的比我好,是不是我根本不夠用心對待這場考試呢?聽完後我在10-12月痛定思痛,每天下課就在圖書館爆念到凌晨一點,停止所有不必要社交活動,事實證明真的需要完全考生狀態才有機會成功。


各科心得

CR

這科真的是大多數學生的罩門,當初我也知道自己邏輯本來就不順,更對其心生恐懼,每天唸書都很不想碰這科。想當然一戰分數只有39百分位,但二戰因為有好好準備,我照著A2跟Kory的指示,把當初著急寫完的OG,重新從簡單到困難每題每題寫了兩三遍,並每次做完後都要有效檢討梳理邏輯鏈,在這樣的訓練下,你會發現自己邏輯觀念逐漸清晰。

接著就是PP跟GWD的雙重磨練,雖然題目難度更高,但做到後面你真的會發現GMAT想考你的是什麼,也在假設作答上有越來越順的感覺。最後上戰場考試那天可能也比較幸運,我感覺每題自已都蠻確定的,後來CR只錯了兩三題左右。

RC

首先我自己當初對艱澀長文也是很不習慣,但後來靠Dustin教學的推論作者語氣後會發現文章其實沒有想像中的難懂。GMAT也不是希望你每句話都看懂,其實答案只會藏在某幾處,真正要考你的是收集資料並整理的能力。但當然pace也是很重要,我考試那陣子剛好是考生反應出現4篇長文的時候,因此我也照A2說的訓練,每天連續四篇GWD長文章,將時間壓在28分鐘,這樣的訓練下,你會發現自己速度有效提升。當然最後我的RC錯的比較多,還是會建議大家要先理解好文章在作答才不會像我連錯。

Q

我覺得數學的講義非常完整,題型的整理和容易出錯的觀念都非常全面的整理。台灣考生好像數學普遍較好,A2也一直叮嚀大家Q要拿到滿分才有機會考高,因為他對分數的影響巨大,我一戰時錯一題,但我沒有輕視這一題的錯誤,在這邊十分感謝KH連續好幾次與我的線上解惑或即時傳訊息指導鼓勵,能感覺得出KH教學十分認真對學生很負責!他請我回去整理錯題並參加貪食蛇訓練,每天還是要花2-3小時去算數學保持手感,同時多去找難題來做增加自己全對的概率。這邊要再推薦一下數學機經,當時命中率是真的有點誇張了,剛好有一題算陰影長度的,如果我沒使用機經當下應該是會很慌張,但還好機經救了我一命讓我輕鬆算出答案。

DI

DI 一開始看完線上影片後就開始寫OG線上的題庫,我本來覺得難度不高,但直到模考時才發現自己理解的程度不夠導致做不完,在最後時刻會很緊張。一戰的DI就很慘烈,於是我照老師說的重做所有講義裡面的題目,並一直在論壇找尋新題目去做。因為DI題目不多,最後可以用組題目挑起來做的方式練pace。尤其MSR有時候問題會過於艱深,或圖表題的小陷阱,這些都需要你在pace穩定時才有機會答對。


誠心建議

我認為A2 GMAT老師們是真的厲害,照著他們的去做成績真的不會難看到哪裡。但前提是你要問心無愧、花費百分百心力去實踐,這樣才會有效果!

在這邊感謝全體老師的指導,在教學上都很用心,線上諮詢時也會給出很值得參考的意見,包含申請學校或讀書心得,這些都是別的補習班不一定能得到的成果!

2025年7月22日 星期二

順利錄取 Yale & Duke MBA!必須說!大大感謝Dustin終結者課程





求學背景:台大會計
英文程度:學測11級
準備時間:2022/5-2024/6
準備教材:OG, PP, Dustin上課講義, KH每日數學題
考試分數:675 (PR96) 

✅ 申請學校

很幸運今年順利錄取Yale & Duke MBA!必須說!大大感謝Dustin終結者的課程,讓我考到GMAT理想成績,因為我的托福成績很爛,考試成績的比重都是靠GMAT在拉分🤩

可以的話,也希望大家可以儘早準備好考試成績,開始準備寫essay,因為essay需要花很多時間去構思~~有想要申請MBA的念頭也可以開始跟很多學長姐聊聊,會對申請&認識學校有很大的幫助!

2025年7月21日 星期一

在學備考 GMAT新制一戰655(PR91) 感謝A2GMAT!


考試日期:2025.06.25

求學背景:政大企管 / 大三在學

英文程度:學測13級、TOEIC 905

準備時間:2025/2月底~2025/6月底(整個大三下學期,預計大四上申請)

準備教材:A2GMAT講義、OG、官方PP1-6、GWD、數學25天練習計畫、機經


前言

在決定要申請國外的商學碩士時,就知道需要GMAT的考試成績,研究過後發現是一個需要投入大量精力的考試,剛好身邊也有朋友要準備,於是在查找網路評價以及搜集一些學長姐的經驗後,決定報名A2GMAT的線上全科班,打算在大三下解決,並能夠在大四上接著申請。會選擇線上主要是因為備考期間跟學期完全重疊,如此也較有彈性且好規劃。


大致時間軸

本身是大三下整個學期備考GMAT,總時長大約是四個月。初期我大約花費2個月才將線上課程完整看完,中間有點因為學校的課業耽擱了二至三週左右,這段期間主要就是用上課講義進行複習,練習題目後搭配CR與Q的詳解訂正。中期我就是把OG的CR及RC題目全部做完,有點算是小小驗收自己的做題狀況。後期就是練習GWD以及數學的25天練習計畫,開始可以計時來練習作題速度。最後考前就是練習pp1-6,熟悉頁面操作並實際掌控作答與中間休息的節奏,做到考前一天都是沒有問題的。


各科心得

CR

在前面兩堂課時,我認為都還在熟悉CR題型的階段,因為這算是先前沒有接觸過的英文模式,因此剛開始做練習出現大量錯誤是很正常的(其實到後期有時候還是會爆錯),而我認為CR的核心在於養成自己的一套解題思路。A2在課程中會不斷地強調每個題型的邏輯與論點,並且清楚地分類,讓我能夠慢慢養成一個思考網。而在課後練習並檢討過後,就會發覺自己在解題時開始會有一個架構性的思考,並能面對各種類型的題目。

另一個重要的部分是檢討,我在做題目時都有習慣針對不確定的題目做記號,而檢討就是要理解這些不確定的題目,無論對錯。Kory的詳解都會針對每個選項做解釋,因此常常也能聽到自己思考的盲點或是誤區,我認為這對做題的技巧有相當大的幫助。

這邊也建議在後期練習GWD時,要讓自己有點時間壓力,因為有時卡住就會連帶影響後面的做題,GWD的練習能有效地訓練更快抓到題目論點,所以務必善加利用。

RC

以前自己在長篇閱讀時,都習慣先看題目及選項,再回到文本找答案,但RC的文章跟題目性質是很不一樣的,務必跟著A2上課提及的技巧去閱讀。

RC的文章並不需要字字句句都理解其含義,更重要的是要懂得篩選文句,而這個技能將在課堂中吸收到其精髓。此外,也要善用架構、語氣、論點的思維去分析每個段落之間的關係,題目時常都是要透過這個方式,來快速找到定位句,否則很容易陷入反覆看文本看題目卻無法選答案的泥沼(初期我還維持自己的閱讀習慣時常常碰到的問題)。

我認為每天練習兩篇OG的文章是可以有效進步的,因為講義練習題相對CR沒有那麼多,而OG重複的文章也不多,因此可以當作平時主要練習的工具。

Q

因為自己的數學底子還算不錯,所以數學主要就是上課跟練習講義。而這邊會一起討論DI之中的DS題型,因為是納入在Q的講義中,而這也是我花比較多時間熟悉的題型。與過去的數學最大的不同在於只要條件充分即可,不需要真正求出答案,因此判斷選項的過程也是需要時間去熟悉的。KH在上課時都會針對DS題型做很縝密的分析,我認為可以良好養成自己“驗證”的過程與習慣,千萬不要貪圖快速而常常省略步驟,往往會因此遺漏了一些特例或是條件。而PS題型在計算上不會是大問題,主要是每個名詞的定義,以及每個章節提及的觀念務必熟讀且紮實,有些題目敘述不長,但往往關鍵都在基本定義的理解。

在練習KH的25天練習計畫時,我遇到最大的問題就是粗心,總是會看錯題目或是誤解題意,這邊要給的建議是數學基本上一定能在時間內完成,如果粗心的是低分區題目,分數可就上不去了。

我本身是有報名機經班但沒有報名貪食蛇,可惜運氣比較不好,我在實戰時印象中沒有遇到機經的題目,而且遇到了一些讓我沒方向的難題,導致花上不少時間最後也有做錯,讓分數比起模考低了一些。建議大家如果若想針對難題做更多練習,可以考慮報名貪食蛇,增加遇到難題的答對率也減少慌張感。

DI

DI的課程雖然較少但紮實,我認為講義題目就涵蓋了四個題型的各種題目,而OG可以看自己練習的狀況決定要不要寫,我自己是有寫過少許,整體難度偏低。DI之中比較會花時間作答的題型是MSR以及TPA,因為要反覆確認資料或是文本中的資訊,加上這種題目有點像是題組,有一個選項錯了會算整題錯,因此都要很確定才能做出選擇。MSR基本上就是要訓練自己整合資訊的速度與精準度,否則有時做對但會壓縮不少時間。而我自己相對弱的是TPA,在練習PP時往往是答對率最低的題型,不過也因為模考時間壓力下的練習,讓我在做題時越來越有效分配時間,讓TPA有較多時間思考,最後實戰也在DI取得不錯的成績,拉高了總分。


誠心建議

在四個月備考下來,我認為準備GMAT一定要持之以恆的練習、檢討,發現自己的問題點並加以修正,我自己是一個不太會制定讀書計畫的學生,常常想到什麼就做什麼,但A2GMAT的老師都會在課堂中明確告訴學生應該先從哪裡下手,以及接下來的每一步該做什麼調整,讓我在這四個月也能有一個完整計畫可以跟著的感覺,讓我更加安心。

此外,我個人推薦購買PP3-6,在最後階段每天維持考試的狀態是相當重要的,除了讓自己練習更多題目外,我自己在練習付費的也比免費的認真…(都要認真練習!),而模考除了能大概知道各科的水準大概為何外,也能以模考成績向A2諮詢,掌握最後階段的準備方向。

準備GMAT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但我覺得有戰友一同準備是相當加分的,有時同儕間對題目的見解不同就能很好地訓練自己的邏輯思維,而彼此檢討或是安排進度的方法也能作為參考,互相砥礪之外,也一起進步。當然過程中更可以一起研究之後想申請的領域或是學校,這個過程總是會讓我更有準備GMAT的動力。

A2GMAT有完整且縝密的教學系統,也讓學生能夠隨時透過私訊或電話諮詢,很推薦大家加入這個補習班。十分感謝A2在諮詢時提供的協助,讓我在考前得到安定的力量,也讓我在考後對申請更有規劃、信心。

2025年7月9日 星期三

錄取牛津大學,GMAT一戰705!從拖延到衝刺,感謝A2陪我三個月內逆轉上岸!


前言:起步早、動手晚,靠A2講義快速複習上軌道

說來慚愧,其實我很早就預定要考GMAT,也提早報名了 A2GMAT 的實體課程,但真正認真開始準備的時間是從 2024年六月中 才開始。

當時我剛結束實習,離R2申請的時間也越來越近,原本以為可以慢慢準備,結果發現完全不是這麼回事。

GMAT的題型邏輯和我以前遇過的考試完全不同,特別是 Verbal,真的是第一次看題目就傻眼。好在我從一開始就有 A2GMAT 的系統做支撐,講義設計邏輯清晰,非常適合像我這樣課程結束後,隔一段時間才去考試的學生,即使不跟著課堂節奏,一樣可以有效率地掌握重點。

我後來能在三個月內考出 705 / PR98 的成績,真的要非常感謝這套系統化的訓練,讓我在有限的時間內有條理地衝刺備考。


備考策略:從講義打基礎,到大量刷題熟悉實戰感

我的準備流程大致分三階段:

 ✅ 第一階段|複習課程講義+OG熟悉題型(6月中〜7月初)

我一開始的策略是把A2的講義讀完、聽過錄音課,搭配 OG 練習基本題型。這個階段重點是打底與熟悉出題風格。A2的講義分類清晰,像 Verbal 裡各種題型分類(CR、RC)都切得非常細,配合講義再寫 OG 的同類題,效果比我預期的好非常多。

 ✅ 第二階段|密集刷真題、搭配GWD練數感(7月中〜8月)

我開始進入大量刷題階段,每天固定做 Verbal 題23題、Quant、DI 題1回合,錯題會隔天訂正一次並記在筆記本上。

GWD的Q題庫我幾乎全刷過,特別是配合A2課程中的重點提醒,可以快速累積數感、避免粗心。

這段時間我每天讀書約 3–4小時,同時也開始在時間壓力下模擬考試節奏。

 ✅ 第三階段|模考+補強弱點+調整策略(8月下旬〜9月初)

模考是最能反映真實考場狀況的訓練,Practice Exams 我重複寫了兩次,特別是練習 V-Q-DI 的完整考試順序,訓練長時間集中力與時間分配。


各科心得與技巧分享

🔹 Verbal:CR + RC 整合練習,建立高效邏輯感

新制 GMAT 的 Verbal 完全移除了 SC,對我來說是好消息也是壓力。沒有文法可以「背」,就代表必須完全靠邏輯推理和閱讀理解能力來取分。雖然我英文底子不差(IELTS 7.5、學測 14 級),但一開始在練題時還是有點吃力,特別是 RC 的資訊密度跟 CR 的論點辨識。

✅ Critical Reasoning:拆題套路+立場分析

一開始我對 CR 的理解非常直覺:看完題目直接選答案,結果錯得一塌糊塗。後來開始配合 A2 講義,學會分類題型、搭配「假設—論證—結論」三段式結構來判斷選項。

削弱/加強題:先找結論,再找暗藏假設,選項如果有「針對假設」、「提出例外」的,就是有效。

解釋矛盾題:不急著解釋,要先明確矛盾在哪,選項要能「拆掉衝突點」才合理。

後期我養成一個好習慣:做完每一題 CR 都會回頭看錯在哪個邏輯點,不只是記答案,而是「重建整題的推理邏輯」。

✅ Reading Comprehension:策略讀法+快速定位

RC 是我初期最沒有頭緒的一科,一段文章動輒 300 字、題目還要問立場、主旨、細節、推論。A2 的 RC 方法讓我開始有系統地抓住「GMAT 關心的訊號」:

轉折詞(however, nevertheless)後的句子通常是作者立場

立場詞(unfortunately, ironically)代表主觀情緒

一段落只要抓一個主題句,後面的細節不用「翻譯」全部

搭配 A2 講義跟題目練習,我在閱讀上從「花 4 分鐘讀文章 + 3 分鐘看題目」→ 漸漸能做到「1 分鐘掃過文章結構 + 2 分鐘完成題組」,效率有明顯提升。

-

🔹 Quant:數感以外,更要留意 GMAT 的「文字陷阱」

雖然我大學有統計跟風管的背景,理論上數學底子不差,但 GMAT 的 Quant 絕對不是單純計算,而是「閱讀+邏輯+資料判別」的結合。特別是資料充分性(DS),剛開始我常常算到一半才發現「不該算出來」,白浪費時間。

A2 在 DS 題的訓練非常有系統,幫助我建立這幾個習慣:

遇到 DS 題,不先算,先判斷「要什麼?已知是什麼?」

每個選項的含義(A-E)背熟以後,會更能用邏輯縮短選項排除時間

「代值法」可以快速拆穿抽象條件題的陷阱(尤其是涉及整數、奇偶、正負的題)

我也會用 GWD 作為補充題庫,讓自己熟悉偏題、陷阱題型。很多錯誤都是「看太快」、「跳步漏條件」導致,後來我強迫自己慢下來反而錯誤率下降。

-

🔹 Data Insights:融合統計直覺與策略答題,高效解讀資訊

作為新制 GMAT 的新重點,Data Insights(DI)是我最關注、也最能發揮統計背景優勢的部分。它整合了 IR + DS + 基本圖表邏輯題,很多題不難,但挑戰在於時間壓力與資訊混亂度。

✅ 我的三大 DI 策略:

1. 看到題目先分類:

是要計算的、推論的、資料充分性的?分類後對應策略就明確了。

2. 多圖資訊題(Multi-source):

先看選項問什麼,再決定需要看哪一頁。不要一上來就讀完所有表格和段落,會爆炸。

3. 圖表題/表格題:

只看題目需要的欄位,用「關鍵字定位」+「簡單代入」比完全計算快很多。

舉例來說,題目如果問「根據資料,2023 年產品 B 的獲利率是否高於產品 A」,我不會急著計算,而是直接看是否有完整資料列出營收與成本,若沒有、或資訊缺一塊,就能判斷為「資料不足」或需進一步整合。

GMAT 的 DI 題型最怕的就是:「都看得懂,但花太多時間」,所以後期我練習用模考訓練自己一題最多兩分半就要放棄或猜題,避免「想太久卻沒分數」。


其他收穫:比成績更重要的,是時間管理與自律

在這三個月的備考過程中,我最大的收穫不只是那張漂亮的成績單,而是養成了時間管理與自律的習慣。每天分配時間、自我檢討、固定複盤錯題,這些訓練到後來也幫助我在研究所申請、面試等階段更加從容。

我後來順利申請上了 牛津大學的 MSc in Mathematical and Computational Finance,可以說 GMAT 不只是敲門磚,也讓我對「自己可以在壓力下達成目標」這件事有了信心。


給考生的話:別追求完美,追求效率與穩定節奏

GMAT 很難,但真的沒必要把準備搞成「考不上就毀滅」非黑即白的抓馬。

我給正在準備的同學三個建議:

1. 盡早模擬考場節奏:練習完整 V-Q-DI 考試順序,不只練實力也練耐力。

2. 不要貪多,重質不重量:精練 OG 與 GWD,再搭配講義強化觀念,遠比亂槍打鳥地寫題目有效。

3. 一定要自律但也留空間調整:計畫會趕不上變化,但只要能維持整體節奏就不會崩盤。


結語:A2GMAT讓我在有限時間內把握無限可能

如果不是 A2GMAT 的課程內容有邏輯、有重點、有系統,我無法在三個月內完成備考並上岸牛津。這段路雖然短,但充實又值得。

感謝所有幫助過我的老師與顧問,未來我也希望能將這份心得分享給更多後來者,幫助他們更有方向、更有信心地走完這段旅程。

2025年7月2日 星期三

錄取 USC MBA+70K獎學金!GMAT新制675,感謝A2無限課後資源!


一戰 690 Q50 V 33 AWA:4 IR:7 2020/08/10

二三四五戰皆未突破一戰分數 620~660之間 略過 2021~2023

下為新制

六戰 595 Q80 V82 DI77 2023/11/24

七戰 665 Q87 V81 DI81 2023/12/11

八戰 675 Q88 V81 DI81 2024/09/18

求學背景:政大廣告

準備狀況:社畜考生

準備教材:A2精品培訓班教材, PP, GWD, OG, 機經

英文程度:多益935/托福102

準備時間:2020/5~2024/9


前言

我覺得我的心得文就是一篇勸世文,我的考試時間用了八戰跨了五年,很大的原因就是我比較皮,A2上課的時後會一直耳提面命考前該做的事情、或是考完之後該做什麼,舉例來說:考前應該要做完OG, pp1, pp2,考完之後應該要去諮詢。而我呢,就是頭很鐵又很皮,我到第八戰考前pp2也沒做完,GWD也只練了兩回。然後又因為我一直沒有練這些題目,導致我考完也不敢去諮詢,造成惡性死循環,最後要考到八次。希望各位還在戰鬥或是準備中的考生可以看一下這個血淋淋的教訓,不要調皮。


補習班選擇

大四的時候準備出國念BA的同學都是補A2,雖然我是工作了一段時間才報名,但我毫無懸念就直接報名A2。

我當初報名就選平日的實體課,雖然下班接著上課很累,但我覺得實體課有兩個好處,一個是跟讀書會的同學交流,另外一點是就算很累,在實體也會盡量逼自己不要恍神,我自己是屬於那種上線上課程比較容易分心的人。

雖然我上課的時代算是比較久遠了,但我很推薦讀書會,當年我很幸運地讀書會運作的很認真,大家在下課時間會交流一下對於今天課程的理解,寫OG的進度,週末大家約時間討論題目的時候,也會彼此分享做對題目的邏輯,我當年讀書會有一個同學就一戰720,還有一個同學也是一戰考完諮詢一次就破700,現在回過頭來看我當初就是該效仿我的同學去諮詢,就不用走這麼多冤枉路。


各科心得

[SC]

現在不考了,可喜可賀,這算是我的地獄,雖然應該跟我沒有在練題目又沒在諮詢有很大的關聯,我除了第一戰的時候課程上完記憶猶新,再加上讀書會的幫助之外,二三四五戰似乎是越考越爛,尤其是第五戰考完,我完全懷疑我是不是智障,還好後來新制不用考,我才有機會把分數往上衝。

[RC]

這個我個人認為教學上對我來說是成長最多的一科,雖然我上課已經是超久以前的事情,但是A2在課堂上說的不要想要去翻譯,要用active reading的方式去思考文章,然後去推測後面文章可能的走向超級重要,剛開始在做OG題目的時候,還是會陷入想要逐字翻的困境,但課程上完之後,我在一戰的RC PR有93,雖然現在課程變動可能不少,但我必須說上課特別提到很重要的觀念,真的都是很重要。

[CR]

CR這科我自己的百分比蠻容易上下跳動的,至於課程上面我印象最深的就是Boldface題,因為我在前半堂課的時候,沒有很完整的理解邏輯到底是什麼,我記得那時候Kory在課堂上帶的每一題練習題我都做錯,但在後半堂課的時候,他又有更細節的帶過兩道三題的題目,在那之後,雖然練習的時候不一定,但在實戰的時候我覺得有遇到基本上我都做得對,我在考第八戰的時候,我在某一題簡單題目卡住了,導致我中後段時間不是很夠,剛好我有遇到兩題CR題目都是Boldface題,我那時就用Kory的觀念直接秒殺那兩題,那時覺得還好都還是兩段的Boldface還不算爆掉。

[DI]

當年我補習的時候這個科目還屬於IR不算分,所以也沒特別著墨,但我考第八戰的時候有另外加購Dustin的文字題練習,我個人是覺得蠻實用的,有些想法是以前考舊制IR沒碰到的,雖然我舊制IR都拿7或8,但新制DI一直沒有破81分我自己是覺得蠻可惜,但就以我購買文字題的經驗來說,我想新的教材應該對提升這科的分數很有幫助。

[Q]

我覺得過去的課程編排就很好,我上完之後,舊制都50或51。我新制第一次數學第二題直接卡住,因為我數學擺第一科,在簡單題卡住,整個考試就爆炸。出考場之後,我就持續關注A2 GMAT的社團,然後再去報名了KH的免費數學講座,重新複習一下做題目的概念。雖然後面兩次考試數學都還是有一些失誤,但整體考試節奏都蠻穩的。

此外,數學機經非常實用,而且真的是要算大題庫,我最後一戰大概中了10題吧,雖然最後錯了一題自己完全沒有印象,寫的當下覺得不可能錯的題目,還是覺得有點可惜,但機經命中率真的很高,我也是最後兩戰才買,真的是相見恨晚,第一戰如果就有買的話說不定當年Q51一次就畢業了。


結語

雖然我第八戰那天一出考場就看到說上限八次取消了,但我當初真的抱著最後一戰的心態去考,還好最後有達到顧問建議的675,最後也有成功申請上USC和獎學金70K,我自己體感覺得665和675還是有一點差別,我前一次用665申請USC是waitlist。

除了課程上,我覺得A2最棒的就是課後資源,不管是搭配的顧問、免費的公開課、學校申請的建議,或是其他類型的像是美國找房注意事項,再到美國就業的課程,我自己是覺得無比受用。終於在2024年從GMAT這個關卡通關,可以再往前進了!希望還在考試的各位同學能夠靠著A2 GMAT的幫助迅速過這一關。

在學備考 GMAT 一戰665 推薦A2線上課!


考試日期:2025.06.10

考試成績:一戰 665 Q90 V80 DI79

求學背景:政大企管 / 大三在學

英文程度:學測14級、托福101

準備時間:2025年2月~2025年6月

準備教材:A2GMAT講義、OG、官方PP1~6、GWD、數學25天練習計畫、機經、數學機經高頻難題班(貪食蛇)、GMAT Club 


前言

一直以來都略有耳聞GMAT這個國外商學院研究生的入學考試,升大三時稍微了解一下後發現挑戰頗大,但又想說下學期就把GMAT處理掉,由於同時也有學校課業等等其他事情要兼顧,加上之前有看到不少人推薦A2GMAT,網路上看了幾篇高分心得文及官網的介紹後,毫不猶豫就報名了A2GMAT的線上全科班,回過頭來看真的是非常正確的決定。


大致時間軸

備考期與學校學期幾乎完全重疊,2/17開學開始上線上課,大概花了一個多月把線上課上完,上完後花了大約兩個禮拜的時間把各科講義練習題目及OG的Verbal題目寫完,四月開始練習GWD的Verbal和25天數學練習計畫,五月中後陸續開始寫貪食蛇難題、機經題及模考,六月初期末結束隔一個禮拜就去考了。


各科心得

CR

最一開始就知道verbal是大多數台灣考生的夢魘,尤其像是CR這樣的考法又非常新奇,至少是我自己在求學生涯中第一次碰到,講義上針對各題型的觀念、特色及整體解題會遇到的各種情況整理的是認真很清楚,在準備上我覺得很重要一點是「反覆複習上課教的觀念跟解題思路」,CR我個人認為做題的質大於量(應該說GMAT每科都是),這是一個對邏輯及題幹重點非常講究的科目,無腦刷題對正確率提升的幫助很有限,好好把每一題的題幹及選項的邏輯想清楚,並充分運用講義觀念我覺得才是進步的關鍵。

在檢討時我覺得除了錯的題目一定要看Kory的詳解外,一些雖然答對但沒有理解很透徹的題目,我也非常推薦要檢討(雖然自己有時候會偷懶),還有做題速度要及早訓練,我覺得在有時間壓力的情況下,維持高品質的做題流程跟思路又是另一回事。最後就是我推薦GWD全寫了再去考,OG可以視時間充裕程度練習。

RC

因為自己是先考了托福才考GMAT,原先認為RC的挑戰程度應該跟托福閱讀差不多而已,開始自己練習後,發現兩者的難點完全不同。托福多半是主題跟領域比較艱澀,但GMAT的文章跟RC題目的考法,我覺得重點不在於文章是什麼主題,我自己會認為RC需要有一點跳脫文章內容去思考的感覺,類似用上帝視角閱讀文章,不單是侷限在文章主題跟內容,我覺得Dustin反覆強調的「架構、語氣、論點」是閱讀RC文章的大原則,然後在解題時適當地回去定位句或定位段找線索,並充分運用A2強調的語氣方向去看選項,應該就能處理大部分題目了,非常推薦多看幾次檢討影片並試著練習抓文章的架構、語氣、論點。

Q

對台灣考生來說,數學這科涉及到的觀念普遍較為熟悉,但因為自己也一段時間沒碰這些數學觀念,因此最一開始我也沒有把它想得很簡單,現在回想起來我覺得這個mindset對於準備數學來說相當重要,讓我可以更有動力的每天練習,最後也順利取得滿分。

在這邊數學會把PS跟DS題型一起做討論,我覺得在準備上很重要的一點是,講義提及的數學觀念跟定義要非常熟悉並了解透徹,很多題目都需要對數學定義很了解才能有效率的做對,還有像是DS這類型的題目,我覺得最一開始練習的時候會有一點反直覺,過去習慣看到數學問題都會想把它完整解出來,但DS題型重點只是要判斷條件充不充分即可,因此DS題型的做題思維跟一般數學題目或PS題型我覺得不太一樣,非常需要練習找感覺。

再來就是我覺得每天練習數學非常重要,KH整理的數學練習計畫是非常好的資源,後續我也有報名貪食蛇,目的就是想維持每天都有高難度的題目寫,最後推薦大家一定要報名機經班跟熟悉機經,實戰的時候遇到實在很省時間跟精力。

DI

DI這科我大概考前一個月才開始有在碰(錯誤示範),講義的題目練習完後我有去GMAT Club找題目寫,蠻推薦可以在GMAT Club練習DI除了DS外四個題型的題目,因為也是在電腦上做跟實戰差不多,四個題型我都挑高分區的題目練習,我覺得練習做題速度相當重要,MSR跟TPA這兩個題型特別花時間,自己一開始對MSR的掌握度就蠻高的了,但有時候雖然會寫對卻會花掉太多時間,TPA則是遇到比較複雜的題目時也會耗費掉很大量的時間,整體都會壓縮到後面做題的時間,因此我覺得「大量練習」跟「適時停損、跳下一題」對於準備或實戰DI蠻重要的。

然後我覺得DI絕對不能輕敵,四個題型都要好好練習,自己在模考時幾乎都PR90以上,但實戰時遇到的TPA剛好都不太會寫…讓分數還是有點影響,所以建議大家備考時除了Verbal跟數學外,一定還是要留點時間給DI。


誠心建議

整體上我會覺得GMAT這個考試只要肯花時間每天練習,並乖乖跟著老師講的做,應該就可以花不用太長的時間取得堪用的成績了,雖然自己有時候還是避免不了偷懶,但還是奉勸大家:乖乖制定好自己的讀書計畫並認真執行。

還有我非常推薦購買機經跟PP3-6,雖然說在實戰遇到機經題目的機會可遇不可求,我還是強力推薦,一來是遇到了可以不用花太多時間精力就處理完這題,二來是現在的滾動式機經命中率真的蠻高,身邊朋友實戰也普遍都有遇到機經題,我自己實戰數學就遇到了5題。PP3-6則是我認為跟實戰難度稍微比較像一點,多寫幾回不同的模考也能比較適應不同的題庫。

最後我真的非常感謝A2GMAT這樣一個非常為學生著想的補習班,有問題都可以直接私訊老師詢問,我也在跟A2諮詢的時候獲益良多,除了考試內容的問題外,備考心態也受到蠻多激勵的,從小到大也補過許多習,A2GMAT是我認真覺得蠻有料的,推薦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