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9日 星期三

GMAT新制705(PR98)感謝A2線上課+永久免費1對1諮詢!


- 準備時間:上課2024/12~2025/03左右、考試2025/06~2025/10

- 準備教材:OG、A2線上課程講義、PP1-6*2、GWD、機經、數學機經難題班、數學每日練習題、GMAT club、考滿分


因為我降轉的緣故,所以比同齡人申請碩士時間晚了一年,去年有朋友在補過A2和另一個補習班後就直接跟我說不用花冤枉錢、直接報名A2 GMAT最有效,所以在我決定考GMAT時沒有太多掙扎就直接選擇報了A2 GMAT。

而會選線上課的原因是因為我喜歡自己支配時間,也很懶得通勤,再加上年末報名的時候就打算學期結束後才要好好開始看課程,因此覺得線上課會比較符合自己的需求。

本來2024年末預計的是2025/02就可以完整準備完考一次的,不過我高估了自己的意志力以及低估這項考試的難易度,我到大四最後一學期剛開始才把課程看完,甚至DI的部分還沒看。而因為大四最後一個學期我的課業還是挺重的,權衡之下我認為我能做到的只有先把這項考試放到一邊,等到六月初學校都結束後我才開始全心準備GMAT。

六月開始我就是集中精神先把Q和V講義的題目寫完,每天大概各10-15題而已;DI的部分一邊看課程一邊做題目,到六月中的時候覺得自己大概可以考一次,就報名了七月底的考試。

報名完成後我就比較認真在準備,因為我一個星期還是要實習三天,所以給自己的標準就是每天碰數學,另外再加V或DI二選一。在Q講義題目寫完後,我開始每天都會寫一回隨身碟的數學題(上班族49天版);V從七月中開始每天寫一回GWD;DI在講義題目寫完後,剛好有一個朋友去年有買官網出的DI練習題,期限還沒到,他就把那份題目給我額外練習。最後一戰考前練了PP1&2就去考了,最後是考到645。

因為我自己對自己有一些很奇怪的要求,因此考到645並沒有很滿意,就是想考到700分以上,所以考完馬上決定報名第二次。我認為這時候報名A2 GMAT的優勢就顯現出來了,因為在考完後若是想諮詢如何進步,都是可以直接在臉書私訊老師們諮詢,甚至是終身免費的,我認為這項服務對於迷茫的考生是最有幫助的,因為常常自己埋頭苦練很久,說不定方向根本不對,但因為沒人告訴你,因此浪費了很多時間及心力但還是看步道明顯的進步。於是我在考後有去諮詢A2,他也針對我的現況及目標幫我制定了讀書計畫,可惜第二次我只進步十分。很難過之餘,也因為當時已經八月底了,我想要在申請季開始前考完於是給自己最後一次機會努力,最後在十月中有達成我的目標拿到705的成績。


各科心得

CR

這大概是二戰後準備三戰最讓我心力交瘁的科目,因為二戰準備到後期我都在檢討題目的時候就是直接看答案自以為懂了就往下了,但實際上我很多都是用取巧的方式解題,以至於在二戰後跟A2諮詢,A2幫我確認我的觀念是否有正確時,才發現自己真的是一塌糊塗。

所以準備三戰前期我把做過的題目一題一題拿出來用方向解題,不限時也不規定題數,每天可以做幾題就做幾題,不過力求每個選項都可以了解為甚麼選或不選。而檢討PP時是連做題時不確定的題目都會檢討,確認不是因為幸運選對的。

RC

這個部份我通常是遇到天文地理類型的題目會掛掉,或是對於題目問法不知道該怎麼解讀時會錯意,解決辦法就是努力在第一次一個字一個字好好看懂,而不是囫圇吞棗隨便看完第一次就去做題目,這也是A2在分析我的做題情況給出的建議,我也認為這樣的方法很大程度的提升我答題的準確率。

Q

我本身數學就不錯,因此Q一直是我最放心的科目,不過一戰二戰雖然都遇到很多機經題,但還是有不會的題目,於是A2建議我拿報告跟KH諮詢,看看可以怎麼提升準確度到100th。KH發現雖然我的錯題數不低(三題),但還是有96th,推測我是因為隨機被系統分配到難題,代表我只需要在這部分加強,一定就可以突破數學。

因此我在準備三戰時有報名數學機經難題班,不只讓我Q的能力提升,連帶DS的準確率也變高很多,最後三戰Q終於如願以償拿到100th,DS也是100th。

DI

我認為這部分我並沒有特別放太多心,一是因為題目太少,再來我認為遇到的題目也很看運氣,大部分對我來說不會太難,但只要卡住就會死很慘。我後來準備的方法就是重複做做過的題目、看題目時不要想太多,其實有時候他問的問題很基本,只是用了一些繞口的方式及文字包裝起來,但很多時候只要不要太心急,其實都可以正確做出來的,因此要練的只是熟悉題目出題的方式、自己看不懂的地方、在時間壓力內決定好答案,我認為這個部分不會差得太多。做錯的題也可以一做再做,也盡量去搞清出自己的想法為甚麼不對。


在準備的過程,A2 GMAT團隊真的給了我很多幫助,七月多開始寫GWD時,發現線上課程的資源裡有GWD完整回數的詳解影片,而Kory在講解CR時也會順便把觀念再複習一遍、找出相似題給我們做比對,我真的覺得這部分幫助很大,也省得我們看網路上各種不同的詳解,可以將A2 GMAT團隊的上課技巧運在實戰答題上,也順便又幫我們複習一遍。機經班與諮詢的資源也是讓我很推薦的部分,對於舊生也是有一定的優惠讓我覺得CP值很高。

2025年10月25日 星期六

一戰555到二戰655,GMAT不是在考英文,而是在考思考事情的邏輯



求學背景:政治大學企管所
準備時間:2025/1~2025/8
2025/05/29 一戰555,2025/8/11 二戰655
準備教材:OG、GMAT官方PP1~PP6、GWD(Q) 1-22、Dustin終結者線上課程講義、貪食蛇、GMAT CLUB

前言:

30歲那年,曾經想要出國進修,但礙於當時的決心不夠,我將這個夢想放置了很久。幾年過去,當我意識到那個夢想依舊放在心裡時,我問了我自己,如果不去,我會不會後悔?就這樣在2025年踏上了這條旅程。

時間軸的演變:

原本以為在2024年12月考試可以快速準備,但後來發現自己的英文水平真的太差。我依稀記得在2月考完兩次模擬考後,分數仍然卡在525分左右,我一度懷疑自己是否要放棄考試,覺得自己都把題目寫完了,也記得一些考試技巧,但成績仍不理想。

那時我意識到自己的備考方法出了問題。之後看過一些心得與影片,思考了一段時間,我就決定報名Dustin終結者線上課程。在這個過程中,我逐漸理解了考試背後的邏輯與準備方法。

2025年10月16日 星期四

非商科背景 上班族備考GMAT 新制685 (PR96)


- 求學背景:台大戲劇

- 考試身分:上班族備考

- 準備時間:2024 / 8月 ~ 2024 / 10月、2025 / 5月 ~ 2025 / 9月

- 準備教材:A2線上課程講義, OG, GWD (V) 1-24, 49天數學練習計畫, 機經班, 官方PP 1-6, GMAT club

_________


工作經驗滿四年後,我逐漸意識到自己身為文學院學生,缺乏完整的商業背景,若想要在職涯上走得更遠,必須透過進修來補足。起初我只把目標放在國內商學院,但在家人的鼓勵下決定放眼更廣,挑戰國外MBA,於是報名了A2 GMAT新制全科班,正式踏上這段跨領域的學習旅程。


時間軸

2024/10/14 一戰645 (PR88)

備考大致可以分成兩個階段,第一階段花一個月時間看完線上課程影片、建立基礎觀念,特別想提醒CR與RC的準備:一定要邊上課邊照著進度搭配講義題目練習,並且定期複習,如果把影片全部看完才回頭做題,往往會發現已經忘記課堂的核心概念,必須重新整理脈絡,無形中浪費許多時間。

第二階段開始著重題目的練習,先把OG的CR/RC題庫完整寫過一遍,並搭配詳解影片梳理解題邏輯。考前一個月則每天寫數學練習計畫,並練習DI講義中整合的mba.com/PP題目,同時用GWD保持Verbal手感。考前週末用PP 1-2模擬實戰,但正式考試發生致命失誤:DI最後1題沒來得及送出、V前4題錯2題被打入低分區,最終成績645分。

2025/07/01 二戰665 (PR93)

2025/07/23 三戰625 (PR79)

2025/09/04 四戰685 (PR96)

因為工作關係隔了7個月,為了重拾手感,我報名了一週速成菁英小班,強迫自己重回備考狀態。每天的例行公事依舊是數學練習計畫、GMAT club DI題目,以及GWD的Verbal練習,再搭配PP1-2作為模考,最後得到小幅度的進步到665分。

二戰之後我跟A2諮詢,開始實施「12天地獄模考計畫」,連續12天做PP 1-6如果當天模考Q沒有全對、DI錯超過4題,就額外多做一回Q或DI,並於週末多練1-2回。這樣高強度的練習讓我在三戰第一次把Q考到滿分,但不幸的是Verbal和DI發生失誤,導致分數掉到625分。

三戰失利後,我繼續維持高頻模考,並針對錯題進行精準調整:Verbal CR/RC重新回到基礎邏輯訓練,DI則著重時間控制和題型策略,最終在第四戰考取685分。


各科心得

-CR

在準備CR的過程中,我最大的收穫來自A2的系統化分類,透過橫向總結判斷題目類型和拆解成Premise和Argument,再搭配「判斷方向」等思維模式,就能快速縮小範圍,篩選出可能的選項,同時,線上課程平台提供的邏輯研討會影片則補充縱向總結觀念,針對常見的邏輯模式做整理,讓我逐漸養成題感,常常在看到正確答案時,腦中會浮現「水啦!」的感覺。

而我非常建議未來的考生:前5題一定要格外謹慎做答,不要因為一開始太緊張或想搶速度而失誤,只要能穩住開局,後面的題目再逐步跟上,分數就有機會往理想區間前進。

-RC

在RC的準備上,除了學習如何處理長文、利用「7個關鍵問題」和「4個作者角度」掌握文章重點之外,A2對於如何挑選錯誤答案也有深入的研究,常見的陷阱包括:選項過於武斷、引用了與題目定位句不同段落的內容、或者邏輯方向與題目不一致,能辨識出這些特徵,往往能大幅縮小選項範圍。

-Q

Q的題型基本上在求學階段都學過,只是因為多年未碰而顯得生疏,加上對英文數學用語不熟悉,初期確實會覺得卡關。幸好講義把常見觀念做了系統化分類,再搭配25天或49天練習計畫,以及機經班,等於幫忙把過去零散的知識重新整理成一套框架。更重要的一點是:所有算式一定要按部就班完整列出來,避免跳步驟或依賴心算,以避免低級失誤。

而以我自己的經驗,我曾經只錯1題卻落在PR91,也有錯4題得到PR94,當然如果可以滿分最完美,但特別針對考試順序Q-DI-V順序的考生一個建議:就算在Q部分自覺有失誤,也不要灰心,堅持到最後仍然可能拿到理想分數。

-DI

我在一戰時親身體驗到:即使前19題只錯3題,最後1題沒送出答案,成績竟然只有PR76;相較後來有一次錯6題,依然能拿到PR95。這讓我深刻體會到「一定要在剩30秒前送出答案」,如果時間不夠,至少要先猜答案並標註,再回頭慢慢寫。

在題型上,我也累積了一些心得:

-DS: 務必把數學式完整列出來,不要只憑「2個方程式解2個未知數」就判斷充分,因為有時候化簡後等式會退化為原本的條件,等於毫無幫助。

-GI: 要小心座標軸的刻度,有些是指數型變化而非等比例。

-MSR: 照Dustin的建議,先看題目再回去讀文章,能跳過大量無用資訊,節省時間。 


建議

回顧整個備考歷程,我最深的體會是:GMAT一定要一鼓作氣考完,千萬不要像我中途因為工作而停擺七個月,導致得重新經歷兩次建立觀念和解題模式的過程,不僅耗時也影響心態,如果能在一次備考週期內完成,效果絕對最好。

在這一路上,A2的系統化講義和考後諮詢都幫助很大,讓我能不斷修正方向,其中最有感的是12天地獄模考:連續密集的實戰演練不僅大幅提升了Q和DI的穩定度,也有效降低正式考試時的緊張感。

雖然最後沒能突破700分,但我仍然很感謝A2,讓我在第四戰拿下685 (PR96),這邊非常推薦A2 GMAT團隊,無論是系統化的教材或是考後一對一的調整,甚至是針對未來求學的建議,對在職考生來說都是非常實用的資源。

真心祝福大家都能在屬於自己的那場考試中,發揮最佳實力,考出理想的成績。

2025年10月13日 星期一

全職考生6週密集準備!GMAT新制一戰645(數學滿分) 感謝A2GMAT!


- 考試身分:全職考生

- 準備時間:2025 /7月初 ~ 2025/ 8月中

- 準備教材:OG, GMAT官方PP1&2+5, GWD(Q) 1-22, A2線上課程講義


今年五月才下定決心要試試看申請看海外研究所,因看到許多想申請的科系都需要GMAT成績便開始爬文蒐集資料。在寫了一份模考題後發現自己對於這個考試的準備方向毫無頭緒,參考許多心得後便下定決心報名A2 GMAT的線上課程。

雖然我在五月就報名課程了,但因為平日要實習+上課,所以原先的讀書計畫就被我一拖再拖。為了避免自己一直拖下去便毅然決然報名了一個半月後的考試,開啟了6週的全職考生地獄生活。如果大家跟我一樣惰性很重且很愛拖延的話,一定要直接報名考試,才會有動力開始準備。


大致時間軸

我在6月時有陸陸續續看了A2老師拆解長句和介紹閱讀技巧的影片。在開始當全職考生後的時間安排大致如下:

早上會先寫15-20題的OG CR題+訂正,下午寫3-4組的RC題和一回KH老師的25天數學計劃,晚上則是按照進度看課程影片。考試的前兩週開始用GMAT Club網站刷DI題,並在和考時時間相同的時段每天寫一回模考題。

若是在時間急迫的情況下,我覺得不一定要每個影片都看完再去寫OG。因為我發現自己在準備前期若沒有即時將老師上課講的解題觀念套用在實作上,會導致我仍然使用自己錯誤的理解方式去寫題目,成效反而不佳。


各科心得

CR

CR是讓我最頭痛的科目,因為我常常在看完一道題目後依然一頭霧水,不知道題目到底想要問什麼。在寫題目的一開始可以給自己多一點時間,即使一題要花超過5分鐘也要有耐心地將題目看完並找出論點。除了刷題以外,訂正也是非常重要的。在訂正OG時我每一個選項都會寫出它錯的原因,這有助於我更加熟悉各式各樣的題型,並找出其中的邏輯謬誤(和別人吵架時很實用)。

RC

原本對RC充滿信心,但直到看到密密麻麻的天文學還有科學名詞後有股想放棄的衝動。但透過課堂上扎實的訓練讓我發現自己在大學期間其實常常是以囫圇吞棗的方式去消化大量的文本,導致我在面對時間壓力時會為了急著讀完一個段落而漏讀重要資訊,甚至直接放棄全部猜C。但在實際練習了多份閱讀後會發現搞清楚文章的背景資訊並不是很重要,只需要搞懂其中的邏輯即可。

在訂正時,我會針對看不懂的文章分析每一句話的功能,例如:提出新理論、轉折、作者觀點等等(其實就是老師上課時說的東西),面對長句則會先抓出主詞和動詞。雖然一開始很耗時,但熟練之後即使遇到奇形怪狀的主題也比較不會慌亂。此外,我覺得把閱讀能力訓練好是性價比很高的一件事,無論是準備雅思或是閱讀書籍時都能幫助我更快地掌握重點,且GMAT的每一個科目都需要好的閱讀能力才能事半功倍。

Q

因為原本的數學底子不差,所以我有跳過OG題目直接寫25回的練習題。在寫題目時我會針對自己較不熟的觀念制作錯題本(例如因倍數、餘數等等),並多練不熟悉的主題。此外Q除了數學能力,對於非英語母語者的我來說更是閱讀能力的考驗。有時並不是不會算,而是連題目想問什麼都搞不清楚。最後靠著錯題整理和小心閱題,很開心最後在數學這部分拿到滿分!

DI

DI這部份是我花最少時間準備的,主要是因為花太多時間在CR和RC身上。建議大家要用電腦去模擬作題,GMAT Club上也有Error Log的功能來追蹤錯題。DI的部分沒有太複雜的計算,跟著老師上課的解題思路去走並訓練好閱讀能力即可。


誠心建議

1. 訓練閱讀能力

如果想要在短期內考到理想的GMAT成績一定要訓練好閱讀能力,不要為了求快而亂讀一通,因為到最後讀不懂還是要再讀一遍。我覺得A2 GMAT提供的課內資源已經非常豐富了,機經的部份我雖然有購買,但因為沒有時間讀所以沒有用到,建議大家可以視自己的需求斟酌一下。

2. PP

在考前一定要用官方的模考軟體(我只有額外買PP5),除了可以檢視成果,最重要的是慢慢調整考試步調,並擬定在遇到不會的題目或是來不及作答時要怎麼辦(如果時間不夠的話,最後幾題一定要先隨便填答案再利用3次的修正機會回來改,因為未作答扣的分數夠多)。

3. 放輕鬆


非常感謝A2GMAT的課程讓我在短期內迅速拿下理想的成績,每次在臉書社團看到大家的高分分享都給了我滿滿的動力!祝大家考試都能順順利!

2025年9月24日 星期三

從590的陰影到新制695與GMAT和解:一場教會我謙卑與紀律的重生之旅

準備期間:2025年5月1日 – 2025年7月31日 (全職三個月,三戰出分)


當夢想被一個數字擋下

時間拉回到幾年前,當我第一次走出GMAT舊制的考場,螢幕上冰冷的「590分」像是一堵無法逾越的高牆,重重地擊碎了我對MBA的憧憬。我依稀記得當時腦袋一片空白,走出考場的陽光甚至有些刺眼。我從未想過會在一個標準化考試上栽得如此徹底。那份挫敗感不僅僅是分數本身,更是一種深層的自我懷疑。GMAT,這個申請頂尖商學院的敲門磚,似乎在我面前關上了第一扇門。

從那天起,GMAT成了我不敢輕易觸碰的夢魘。我將它塵封在記憶的角落,轉而投入其他工作與生活規劃,但那個未竟的MBA夢,始終像一根細微的刺,隱隱作痛。直到2025年初,GMAT迎來了Focus Edition新制改革,加上身邊幾位背景相似的朋友,在A2 GMAT的指導下紛紛考取了亮眼成績,那顆沉寂已久的心,才又開始重新跳動。

新制的改變,對我而言是最大的救贖。拿掉過去最令我頭痛、投入大量時間卻始終無法掌握其精髓的句子改錯(SC),讓我看到了一線曙光。朋友們的成功,則給了我具體的榜樣與勇氣。我告訴自己:「或許,這是一個重新開始的契機。」在深思熟慮後,我做出了我備考旅程中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決定:辭去工作,成為一名全職考生。我明白,要戰勝心魔,就必須全心投入,不給自己留任何退路。這一次,我不僅要贏回分數,更要贏回對自己的信心。


初心的傲慢與三戰的洗禮:一條走了三個月的「兩個月」之路

憑藉著過去的備考經驗和台大的學術背景,我天真地為自己規劃了一條為期兩個月的「高效出分」路徑。我想像著自己能迅速重拾手感,憑藉新制的優勢一舉拿下理想分數。然而,現實很快就給了我一記響亮的耳光。我最初的計畫,最終變成了一場長達三個月、歷經三次考試的艱苦拉鋸戰。回頭看,我才明白,當初的「兩個月計畫」不過是源於一種未經檢驗的傲慢。

第一個月:重啟、碰撞與現實的衝擊

五月初,我滿懷信心地打開官方指南(OG)。一開始的練習似乎還算順利,但當我開始接觸GMAT-WebDriver(GWD)的題目和進行第一次官方模考(PP1)時,問題便暴露無遺。Quant的題目變得更加刁鑽,許多英文名詞讓我反應遲緩;Verbal的邏輯鏈條需要更清晰的思維;而全新的Data Insights(DI)更是讓我手足無措。第一次模考的成績遠低於預期,那一刻,我才真正意識到,這不是一場可以單靠小聰明或舊有基礎就能獲勝的戰爭。

第二個月:策略調整與第一次實戰

痛定思痛後,我將A2的線上課程講義重新梳理了一遍,真正將老師們的方法論內化。我放棄了過去那種「刷題就好」的思維,轉而專注於「質」的提升。然而,焦慮感也隨之而來。身為全職考生,每一天都像是在跟無形的計時器賽跑。在完成大部分OG和GMAT-WebDriver的練習後,我決定在六月中旬進行第一次實戰。我強烈建議所有考生,在完成一輪基礎練習後,儘早參加一次正式考試。這次考試的結果雖然不盡如人意,但它帶給我的收穫是模考無法比擬的:真實的考場壓力、嚴格的時間控制、以及對自己弱點最直觀的診斷。它讓我明白,我的問題不只在於知識點,更在於應試的策略與心態。

第三個月:精煉、衝刺與最終的和解

第一次實戰後,我沒有氣餒,而是將這次經驗視為一份詳細的「體檢報告」。我針對弱點進行了瘋狂的補強,並將剩餘的官方模考(PP)作為最高強度的模擬。這段時間,我不僅是在學習GMAT,更是在學習如何與壓力和挫折共處。七月底,我踏入了第三次考場。這一次,我心中沒有了當初的傲慢,也沒有了前兩次的緊張,只剩下平靜與專注。當最終成績顯示在螢幕上時,我知道,這三個月的煎熬,值了。


各科擊破心得:紀律是通往成功的唯一路徑

Quantitative (Q): 與粗心和焦慮的對決

數學部分,A2的課程和講義堪稱定心丸。從一開始最難適應的英文數學名詞(例如:integer, prime number, remainder),到各類題型的系統性拆解(如數論、排列組合、幾何),A2都整理得極其清晰。特別是那些針對DS題型陷阱的分析和PS難題的快速解題技巧,為我節省了大量自我摸索的時間。

然而,GMAT數學真正的敵人,往往不是題目本身,而是「粗心」與「時間壓力下的焦慮」。我個人最大的困擾是在遇到難題時,會因害怕答錯而耗費過多時間,進而影響後面題目的作答節奏。為此,我為自己設定了鐵的紀律:「三分鐘原則」。任何一道題目,如果思考超過三分鐘仍無清晰思路,立刻憑直覺猜一個答案並標記,然後頭也不回地前進。這個看似簡單的策略,實則是在訓練一種「沉沒成本」的判斷力,避免為了單一棵樹而放棄整片森林。

此外,我強烈推薦A2獨創的**「數學貪吃蛇」**訓練。這是一個每天25分鐘、完成12道題目的高強度練習。我將它安排在每天早晨,作為一天的「認知熱身」。這個練習不僅維持了我對各類題型的熟悉度,更重要的是,它模擬了真實考試中那種連續、高壓的解題狀態,極大地鍛鍊了我的心理韌性和時間感。

Data Insights (DI): 被低估的決勝關鍵

DI是新制的寵兒,也是最容易被輕視的部分。許多商科背景的考生(包括一開始的我)會覺得自己平時經常接觸圖表和數據,應付DI應該綽綽有餘。這是我犯的第二個嚴重錯誤。DI的挑戰不在於讀懂單一圖表,而在於在極短時間內整合多源信息、辨識邏輯謬誤、並做出精準判斷。

A2的課程完整涵蓋了所有DI題型,從圖表解讀、表格分析,到多源推理(MSR)和雙方分析(TPA)。我個人的心得是,DI的進步完全取決於**「練習量」和「答題紀律」**。它的CP值遠高於Verbal,因為其解題模式相對固定,投入時間能看到顯著回報。我的策略是:

1. 大量練習官方題目: 熟悉GMAC的出題風格和數據呈現方式。

2. 建立題型策略: 對於MSR,學會先看問題再回頭定位資訊,避免閱讀所有不相關的文本;對於TPA,則將兩個問題視為獨立的判斷,逐一擊破。

3. 嚴守時間紀律: DI的題目難度分佈不均,學會「放棄」至關重要。遇到需要大量計算或資訊比對極其繁瑣的題目,果斷猜一個,把時間留給更有把握的題目。記住,DI的目標是最大化答對題數,而非攻克每一道難題。

Verbal (V): 從被動理解到主動解構

雖然新制拿掉了SC,但Verbal的挑戰依然巨大。A2 GMAT在CR和RC上的教學核心,是教我們如何從一個「被動的讀者」轉變為一個「主動的分析者」。課程中傳授的快速抓取文章主幹、辨識題目類型、有時間與沒時間的差異化做題策略,都為我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然而,為了達到更高的境界,我在A2的基礎上增加了兩項個人化的刻意練習:

1. CR錯誤選項驗證法: 我將OG中所有的CR題目都做了一遍,但我的重點不只是選出正確答案。我強迫自己為每一個錯誤選項都寫下一個否決的理由。這個選項是「無關資訊」?是「顛倒因果」?還是「範疇擴大」?這個過程雖然耗時,但它徹底重塑了我的批判性思維。我不再是憑感覺選答案,而是能清晰地解構一個論證的每一個組成部分,這讓我在考場上面對迷惑選項時,信心大增。

2. RC段落功能總結法: 對於閱讀,我採用了類似的方法。每讀完一段,我就會用自己的話在草稿紙上寫下這一整段的「功能」——它是「提出主論點」?是「提供支持性證據」?是「反駁一個舊觀點」?還是「舉出一個延伸案例」?透過這樣的訓練,整篇文章的邏輯地圖在我腦中變得異常清晰。當題目問到作者態度或文章結構時,我幾乎可以秒速定位。

此外,我也針對自己前半部分容易超時的問題,進行了**「一分鐘極限做題」**的壓力訓練。這個練習強迫我放棄逐字逐句的精讀,轉而相信自己快速抓取核心邏輯的能力,對提升整體答題效率幫助巨大。


結語:GMAT教會我謙卑,A2指引我方向

回首這三個月的旅程,GMAT帶給我的,遠遠不止一個申請MBA所需的分數。它更像是一位嚴厲的導師,教會了我什麼是「謙卑」。它讓我明白,任何的成功都沒有捷徑,無法單純依賴天賦或小聰明。唯有放下浮躁,按部就班,將每一個基礎打牢,才能在壓力之下依然穩定發揮。

在這段充滿自我懷疑和煎熬的過程中,我也曾數次問自己是否要放棄。但每當迷茫時,A2 GMAT的系統性方法就像是黑暗中的一盞明燈。它提供了一套經過驗證、行之有效的作戰地圖。當你不知道該往哪裡走時,只要相信這個系統,踩穩腳下的每一步,完成老師要求的練習和訓練,你就能確信自己依然在正確的航道上。

我很幸運,最終能夠考到理想的成績,與GMAT這個可敬的對手達成和解。我由衷地感謝A2 GMAT團隊的專業指導,也想對每一位正在這條路上奮鬥的考生說:請相信過程,相信紀律的力量。GMAT的挑戰終將過去,而你在這個過程中學會的謙卑、堅韌與自我管理,將會是伴隨你一生的寶貴財富。祝各位,考運昌隆!

2025年9月17日 星期三

邊工作邊準備 GMAT 新制一戰675 (PR95) 感謝A2線上課!


- 求學背景:清大計財

- 備考時間:2025年4月1日至6月下旬

- 準備教材:OG,GMAT 官方PP1&2,A2線上全科講義


前言

原本就計劃好大學畢業累積幾年工作經驗後要前往國外攻讀碩士。今年三月中脫離全職工作,轉為兼職工作後,直接在四月初開始上A2線上全科的課程。此前向考過GMAT舊制的朋友打聽,他認為考試的秘訣是速戰速決,短期內密集地讀書、備考。如果在第一個考試就拖太久,到了後面更沒有精力和耐力一邊備考一邊準備申請文件。再加上GMAT已經改新制,朋友們對於舊制的考試經驗對我幫助有限,因此決定尋求補習班的輔助,目標在八月前搞定GMAT及托福分數。

選擇線上課的兩個主要考量:

(1) 課表時間 – 實體課配合上班族作息,大多開課在平日晚上以及週末。而我已經不是全職上班族,可以平日白天線上上課,同時節省通勤時間。

(2) 進度彈性 – 線上課影片可以按自身需求調整播放倍速,暫停以及重播,在保證效率的情況下也能完全按照我的行程自由安排學習時間。


備考時間軸

在開始看課程影片前,我先統計了各個科目的課程影片總長度,然後計算在1.5倍速下看完總共需要的小時數,再將這些時數平均安排到我不用上班的日子裡。期間難免會有惰性發作的時候,但一般這種時候Kory老師在影片中下課時間對某個提問學員說的「你這樣不行,你對自己太好了」就會浮現在腦中。越靠近考試日期06/19,焦慮感也與日俱增,因此我在五月的時候卸載了社群軟件,也將所有朋友的邀約推遲到考試結束後。在與自己的拖延症拉扯下,我在五月中左右看完了所有課程影片,也同步把老師們在課內要求的課後練習題目都完成並檢討完。

看完影片後,我統計了OG中所有Verbal和DI的題數,一樣分配到不用上班的日子裡。Q的部分我按老師的建議跳過OG,直接分配KH的全職考生讀書計劃。在做完OG的Verbal題目後,我開始寫A2提供的GWD Verbal題庫。課程影片中老師們都會告知各個讀書計劃建議每天做幾套以及總共會花多久的時間。但由於我已經有些進度落後,要爭取在剛好一個月的時間把這些題目都寫完,只能增加每天分配的題目量。

考前最後一周,我反而減少了每天練習的題目數量,想著重在心態的調整和熟悉考試流程。我將官方Practice Exam 1&2 各寫了2次,熟悉時間分配以及考試頁面後就去應考了。


各科心得

CR

由於我個人的英文閱讀速度及理解能力不算差,我認為CR的困難之處在於,如果不了解GMAT的出題邏輯,即便給你正確答案,你也搞不懂到底為什麼那個選項才是對的。但如同老師們說的,GMAC就是神,他不會因為你的抱怨就改變題目答案或出題方式。一開始不要急著刷題,按照A2說的,配合課程影片搞懂GMAT的出題邏輯,了解其他四個錯誤的選項意圖如何誤導你才是最重要的。後面隨著練習的題目增加,我也更了解出題的邏輯,對於明顯錯誤的選項可以更快速地排除。

RC

我認為A2在線上課程中對於句子的拆解和標點符號功能的說明幫助很大。GMAT的文章篇幅不短,且會夾雜生物學、考古學或其他你無法預測的領域的專有名詞。這種時候按照老師說的,先跳過看不懂的專業名詞,著重判斷大眾觀點、作者論點以及語氣,可以大幅節省時間。

Q

理論上這個科目應該是亞洲學生最有把握拿高分的,但也相對地,只要你粗心錯了幾題百分位就會急速下降。在寫KH的讀書計劃檢討錯題時,我發現有不少是粗心錯誤,考試的時候也遇到卡在一題浪費了太多時間的情況。雖然是國中程度的數學題,但我認為更不能因此輕忽。應該利用讀書計劃和Practice Exam找出自己在哪類題目還有沒掌握的盲點後加強那個部分。考試的時候合理分配每一題的時間,即便是覺得很簡單的題目也要檢查後再按下送出。

DI

這是我認為不確定性最大的科目。考前能夠準備的就是做OG和講義的題目。但即便題目都做過了,由於題型太多變,仍然無法對考試有十足的把握。此外,做講義和OG紙本的題目花的時間可能也和用電腦答題時不一樣。最好的方式還是多做Practice Exam,接觸各類的題型,同時合理配速,不要犯下最後有答案來不及送出的嚴重失誤。


結語

我認為A2 GMAT的課程除了能幫助考生快速掌握考點,少走彎路以外,老師們的經驗和建議也都很有幫助。在課堂以外如果有對於學習進度甚至是就業方面有迷茫的地方,老師們也都很耐心地解答。非常感謝A2 GMAT讓我在第一次就考到理想的成績,也預祝還在奮鬥中的考生們都能順利考到想要的分數!


2025年9月13日 星期六

兩個半月GMAT 675(PR95) 準備心得+小提醒分享

- 準備時間:2025年4月底至2025年7月中

- 準備教材:OG、GMAT官方PP1&2、A2線上課程講義

今年六月,我正式從大學畢業。對於未來的規劃,我早已設定了明確的方向──在工作兩年後前往歐洲攻讀MBA。雖然申請尚未迫在眉睫,但我仍希望能提早做好基礎準備,避免未來同時面對工作與申請時的多重壓力。因此,今年四月,我報名了A2 GMAT的線上全科班,開啟了屬於自己的GMAT旅程。

由於報名時正值期末考前夕,我在四月、五月間的準備狀態並不理想。課程影片雖然有跟著進度觀看,但因為課業繁忙,學習呈現斷斷續續的狀態。這段時間,內心多少有些焦躁:一方面擔心自己浪費了報名的機會,另一方面又無法忽視眼前的學業壓力。我逐漸意識到,準備GMAT不是短跑衝刺,而是一場長期規劃的挑戰。找到平衡並有效分配時間,比一口氣完成所有課程來得更重要。這個體悟,讓我在後續的全力準備階段更能調整心態。

六月初結束期末考後,我才真正能把全部精力放在GMAT上。那時,我重新檢視了A2課程的架構,並制定屬於自己的學習進度表:每天完成一定數量的題目,週末進行模考,並隨時調整弱項。線上課程的彈性讓我能依照自身狀態安排學習,但同時也考驗自律與持續力(不得不說過程確實有點難熬)。
與大學課業不同,GMAT的準備完全是出於對未來的投資。當我反覆練習各種題目時,我清楚知道,這些努力並不是單純為了一次考試,而是為了兩年後能站在更理想的起跑點。這樣的心態轉變,也讓我在學習過程中更能保持專注。

在準備的過程中,我也嘗試過不同的學習方式。除了每天固定完成練習題,我會把做錯的題目整理成錯題本,反覆檢討邏輯思路,避免再犯相同的錯誤。有時候我也會和同樣在準備GMAT的朋友互相討論,透過彼此解釋題目的過程加深理解。這種學習方式,讓我更快抓住題目的核心,也比單純死記答案來得有效。雖然辛苦,但每一次小小的進步都能帶來成就感,讓我更有動力往前。
七月中旬,我迎來了GMAT一戰。雖然已經投入一個多月的全力準備,但走進考場前,仍難免感到緊張與焦慮。當天我告訴自己,把過去努力的成果誠實展現就好。最終,我取得了675分的成績。這個分數在我看來並不理想,甚至立刻開始思考是否需要二戰,以便爭取更亮眼的分數。

此時,我聯繫了A2老師。老師在這個時刻給了我很大的支持,並細心分析了我的情況:675雖不是頂尖分數,但已經位於一個穩定且可接受的區間;若能在未來兩年累積足夠的工作經驗,搭配其他申請材料,這份成績完全足以支撐申請我想要的歐洲MBA。
老師的建議讓我意識到,GMAT並非申請的唯一指標。學校更重視的是申請者的完整故事,包括職涯規劃、專業表現與個人特質。分數雖然重要,但不需要過度執著於「再高一點」。與其投入時間準備二戰,不如專注在工作歷練與未來申請文件的準備,這才是更有效率的策略。

回顧這次GMAT準備與應考的歷程,我有幾點深刻的體會。
首先,即使離申請還有兩年,提前解決GMAT讓我減輕了未來的壓力。當我開始全職工作時,不必再分心擔心考試,可以專注於職涯發展。其次,過程比結果更重要。從零散的準備到全心投入,我看見自己在自律、專注與時間管理上的成長。這些能力遠比單一的分數更能在未來發揮作用。最後,尋求支持是一種力量。若不是老師的分析,我可能會陷入無謂的焦慮,甚至浪費時間在不必要的二戰上。學會相信專業、接受建議,能讓準備過程更有方向。

最終,我決定保留這個675的成績,將心力轉向職場的發展與申請準備。這不僅是一個理性的選擇,也是一種對未來負責任的態度。兩年後,當我踏上歐洲MBA的道路時,我希望自己不僅是「帶著一張GMAT成績單」的申請者,更是一個在學習與工作中都不斷成長的人。這段旅程讓我明白,考試不只是分數,更是自我管理、面對壓力與規劃未來的實戰演練。而這些,或許正是MBA之路真正的起點。

非常感謝向我推薦A2 GMAT的朋友們,沒有你們的話我就不會如此果斷選擇這裡,更感謝 A2 GMAT一路上的協助及A2老師百忙之中仍抽空與我聯繫解惑。如果未來身邊有任何朋友想要諮詢GMAT課程,我想必會毫不猶豫地向他們推薦A2 GMAT!

*最後想跟大家分享GMAT官方提供的兩回免費模考題可以做好幾次題目都不太會重複,免費資源千萬不要浪費了~~~

一戰675(PR95) 感謝A2GMAT 線上課



- 分數: Q88/ V90/ DI 93

- 求學背景: 政大社科院在學

- 準備時間: 2025 / 2月 ~ 2025 / 7月

- 準備教材: OG、GMAT官方PP1&PP2、A2線上課程講義、GMAT club、考滿分

自從決定要考GMAT後上網爬了很多文,原本還猶豫不決要自學還是報名補習班,但後來發現這個考試的難度真的很高,資訊也比較雜,如果自己準備的話,光是弄懂這個考試在幹嘛,大概就要花上一兩個月的時間,所以基於效率考量,還是決定交給專業的來,最後也證明這個選擇是對的!

我報名的是線上全科班,上課的過程中真的非常慶幸選擇了A2,不僅課程架構清楚、師資優良,相關資源也非常多,真的對我幫助很大。

我從今年二月開始準備了約半年的時間,因為還在學的關係,加上備考後期開始實習,所以從看完全部影片後就一直斷斷續續的準備,考試時間也一拖再拖。但是後來覺得這樣下去不是辦法,所以毅然決然報名了兩週後的考試,逼自己一鼓作氣的密集準備 (畢竟報名費真的不便宜QQ)。

我報名的是中午的考試,因為我本身比較晚起,所以我在考前一週開始調整自己的作息,每天在12:00~15:00這個時段裡寫模考題目,熟悉當天的感覺。

另外我沒有買PP3&4,但是我把PP1跟2各寫了三遍,雖然是同一套試題,但其實每次都會遇到蠻多沒遇過的題目,所以也算是有練習到,實戰時我覺得難度差異也不大,真的非常幸運。

我覺得在考場上穩住心態是最重要的,我自己在上場前也非常緊張,考試時數度覺得自己真的要寫不完了。但其實大部分時候都是自己嚇自己,所以只要相信自己、冷靜下來,相信大家都能有好的結果。

各科心得

CR

這科意外是我在實戰中考得最好的科目,拿到了PR100,連我自己都嚇了一跳。我準備的方式是看A2提供的講義,整本書從頭到尾我大概看了三遍,每次看的時候我都會將答案遮起來,重新作題一遍。一開始我的錯誤率非常高,練習到懷疑人生,那時候只要答錯或是稍微有疑問的地方,除了看老師錄製的詳解影片,我也會上GMAT club或是考滿分找尋高手分享的解析,然後寫在我自己的講義上。我覺得看其他人提供的解題思路對我在理解CR的出題邏輯上幫助非常大,也讓我快速進步。

RC

我在做題時發現自己讀文章時很難集中注意力,常常讀到後面就忘記前面在講什麼,或是越讀越煩躁,答每一題基本上都要重看整篇文章才能選答案 (然後選出來的答案都是錯的),非常耗時又沒效率,所以後來我開始嚴格遵循A2老師教的閱讀方法,找出定位句、以理解文章脈絡和主旨為重,不要過於糾結看不懂的長難句或是單字,最後在速度和答題準確度上提升了不少。

我覺得RC的關鍵真的就是要有耐心讀下去! 看到超長又看不懂的句子時真的會很挫折,但其實繼續看下去,文章想表達的意思大概能猜到個八成。

DI

因為DI可練習的題目不多,所以我留到了最後才準備。準備的方式基本上也是看A2的講義 (A2將所有能找到的題目都整理在講義裡了,真的超級方便又清楚),再搭配考前PP的練習,熟悉不同題型。Data Sufficiency是我的弱項,但是由於可練習的題目非常多,解析也很完整,所以其實也是相對能把握的地方。易錯觀念一定要弄清楚,另外很多陷阱考法也一定要注意,例如二元一次方程式約分後其實跟題目敘述相同,因此答案不充分,還有2也是個質數 (我在作題時真的常常忘記它) 等等,如果答錯真的會非常扼腕,所以作題時真的要細心!

Q

雖然大家都說數學很簡單,大概就是國高中程度,但是對我這種數學很爛的人來說,還是需要花蠻多心力準備的。這部分KH老師的重點整理和題目講解讓我受益良多,也幫助我建立了扎實的觀念基礎。我有做25天的題庫,練習時也有計時和配速,不過實戰時還是差點寫不完,尤其是遇到解不出的難題時,看到螢幕右上角的時間不斷流逝,差點心態崩掉。我自己是沒有買機經,但是我覺得如果有買機經,在考場上遇到這樣情況的機率應該會減少許多,也會成為一劑強心針,所以大家可以自己斟酌看看!

最後我想要推薦A2 GMAT給大家,老師們真的都是把GMAT了解到極致的人,無論GMAT如何變化,總是能做出及時分析和提供第一手的訊息給大家,社團裡也有很豐富的教學資源和看不完的申請資訊分享,讓我知道在準備GMAT和申請學校的路上,有很多人一起努力著。

最後祝大家都能考取理想的分數,早日上岸!


2025年8月28日 星期四

學生在學備考 GMAT新制一戰655(PR91) 感謝A2GMAT!



求學背景:成大會計

準備時間:2025/1月中-2025/4月初

準備教材:培訓班講義、數學貪食蛇、GMAT官方PP1&2、機經


前言

預計大四申請應屆的MSc,雖然學校沒有要求要GMAT成績,但為了增加優勢決定報考,並在大三寒假報名了A2 GMAT 1、2月的培訓班。自認在實體課程中比較能專注,且因為課程密集,如果集中準備的話也能快速出分!


大致時間軸

課程大概到2月中左右結束,不過2月初我還出國所以落掉了一周的課程,雖然趁著開學前補回來,但講義的作業欠了不少。當時為了讓自己有讀書的動力,也想說如果一戰不順也預留二戰的時間,所以報名了4月初的考試。開學後加上學業,老實說一開始就是按照自己的速度慢慢把作業補齊,但後來意識到時間所剩不多,大概3月中認真衝刺刷題,最後順利在4月初考試出分。


各科心得

CR

因為我把重心放在Q要衝高,所以老實說V只是維持手感,最後考出來的分數也真的沒有特別高,所以只能照我的準備方式寫以及如何改善比較好。這是我第一次遇到邏輯類的題目,蠻不直觀又蠻挫折的,但我覺得A2和Kory的解題技巧對考試幫助很大!

先熟讀講義並做完講義裡的題目之後,會感覺到熟練度上升很多,也會培養出一些對特定邏輯題的直覺。不過GWD因為我開始的時間比較晚,印象中是只寫了一半,如果想提高分數,好好做完並檢討應該很有幫助。

RC

因為有不少考英檢的經驗,所以我一開始小看了GMAT的閱測。尤其在遇到不熟悉的主題又剛好是長文的時候很容易因此慌張,練習的時候如果能多接觸不同主題應該也能應對得比較好。

我的問題是考試的時候常常因為覺得時間不夠就沒有耐心地掃過去,但其實根本沒理解導致看完題目還要再回去重讀文章,反而更浪費時間。不如每次遇到閱測都集中一點讀和抓重點,解題效率也能提高。

Q

這是我花最多準備時間的科目。GMAT數學以考試範圍來說蠻容易的,畢竟最多只到高中的排列組合,但想要衝高分比較難的是要確保進入高分區也能壓低錯題數。

最一開始練習講義題目的時候覺得都蠻簡單的,但有一次因為DS問題和KH約線上諮詢的時候,有聊到想拉高Q的分數,KH建議我可以報名貪食蛇,每天接觸難題提高一次出分的機率。一開始只是想說可以多刷題就報名了,但沒想到制度是每天都要寫10題並檢討完。有的時候比較忙會想拖延,所以我很感謝有這個制度,每天都讓我接觸難題,如果有聽完詳解還是不懂的題目我也會和KH約線上解題。從3月開始每周末都有預約時間諮詢,在此也特別感謝KH總是很有耐心且很清楚地講述解題思路,對我的Q和DS幫助超大!

正式考試當天其實覺得難度比講義題目難蠻多的,從第四題開始就都需要好好思考,所以也很慶幸有報名貪食蛇,否則應該會很慌。不過看了錯題分析是到中後半才有錯題,所以Q表現不錯,考了95百分位,也成功讓總分衝到PR90以上。

DI

比較有心得的是一樣有在貪食蛇練習的DS,曾經有過一天10題難題中錯題都是DS的情況發生,中間一度蠻挫折的,不過我覺得最好的練習方式就是多刷題培養手感,維持一個月的刷題之後在正式考試我反而覺得DS是DI中最簡單的(也應證了老師說過DS是其中最好拿分的)。正式考試中我DS全對,我覺得這對拉高DI分數蠻有用的。

其他部分因為DI資源不多,除了講義題目之外,我只有考前刷PP1&2有練到。但建議如果有時間可能可以提早練一份DI,如果狀況不佳多刷後面的PP應該會比較有用,因為體感上正式考試的DI真的難很多。DI我是84百分位(錯七題),但因為考試的時候覺得很難,時間控制不是很好,導致最後三題實在沒時間就全部猜完了,不過因為都是不同科目的題目所以沒有受到嚴重扣分影響,但還是要多練才不會發生寫不完的情況!


誠心建議

其實只要跟著老師們的建議,按部就班地準備應該不會有甚麼問題,但一定要花時間集中準備!

不過特別建議可以善用定期的免費諮詢,不管是有題目上的疑問或是準備方向的問題,老師們都會很有耐心的解決~

我原本也沒想過可以短時間內一次出分,但越準備到後期越希望可以盡快考到理想分數,也是因為A2 GMAT才能一戰出分,讓我後續申請時程更有餘裕和底氣,感謝A2 GMAT!

2025年8月11日 星期一

8週準備 GMAT新制一戰 645!感謝A2 GMAT團隊的用心!


個人背景

求學背景:政大財管系

準備時間:2025 / 5月底 - 2025 / 7月底(共8週)

準備教材:A2線上課講義、OG、GWD、機經、PP 1-6、GMAT Club題目

 

報名動機

我的英文底子沒有很好,拖到5月才下定決心要考GMAT,時間緊迫,又自知沒有聰明腦袋,沒有猶豫太久就直接報名A2 GMAT(真是非常正確的決定),希望透過補習班讓我快速了解考試重點、少走冤枉路。


準備時間軸

1.)5月底-6月中|乖乖上課

每天工作以外的時間都在看課程,並專注在把A2講義題目寫完!

2.)6月中-7月中|全職考生

每天8-10小時的快樂GMAT時光。

V主要寫OG、GWD,狂看A2 GMAT的詳解影片;而Q每天寫一回KH老師的25天全職考生計畫。針對不太擅長的各科題型,也會去GMAT Club找題目多練習。

其中大約7月初,在CR/RC寫完一輪OG後,就試寫了一回官方pp,發現有嚴重的控時問題,verbal完全寫不完,才開始在練習GWD時加入計時,一天天訓練後才比較寫得完。

3.)考前10天|模考+機經

一樣每天8-10小時的讀書。每天寫一回官方PP並認真檢討,強迫自己習慣考試的時間壓迫、調整配速,再搭配機經,並每天複習數學錯題本。


考試策略

模考及考試當天我的順序都是 V-Q-DI。我的策略是盡可能提高Q、DI的分數,但也因此容易太過緊張Q的成績,所以才決定把Q放在中間考,讓Q在腦袋比較習慣考試的狀態下發揮!

建議Verbal較差的同學,在策略上絕對絕對要守住Q,盡量讓Q拿滿分,便能增加V、DI的容錯率,即使真的很緊張,還是可以在總分拿到一定的成績!我是很容易緊張的類型,考試當天V因為錯的題目題型集中又多數錯在前半,成績較不理想;而DI時間控制不佳,也導致成績不如模考;但因為Q有守住滿分,最後總分還是有達到堪用的成績!

 

各科心得

Q

雖然大家都說GMAT的數學對亞洲學生是一塊蛋糕🍰,但我可能是亞洲人之恥,幸好在KH老師的認真教學&豐富教材之下,就算是對數學極沒自信的我,只要好好跟著進度練習,勤能補拙,也能考出滿分。

上課時我會將數學考點分章節整理成筆記,定時複習;講義寫完後接著寫25天計劃,我沒有間斷任何一天以確保手感不會亂消失,同時把錯題分章節整理;而後每天寫模考、機經、錯題本,把難題練熟,同時不斷檢討容易錯的題型及觀念,如此一來就能保證在實戰上不慌亂。

實戰上的停損很重要,我在模考時遇到難題常硬凹,導致後面簡單的題目反而寫不完,這是最糟糕的做法;遇到解不出來的難題一定要適時放棄,最後再回來重算,才不會顧此失彼。

CR

我在準備過程中犯的最嚴重錯誤是——練習OG時無意識地背答案,誤以為自己很熟練,其實已喪失思考能力。直到模考遇到新題時CR幾乎全錯,才去向老師求救。

聽從A2建議後,我把所有題型都重新整理、分析並再次應用在OG題目上,思考每個選項要關注的重點,才得以快速理解題型、排除較差選項,透過這樣的練習終於將正確率大幅提升。(可惜實戰上仍然太緊張,顯然穩定心態也很重要QQ)

強烈建議在題海迷失的同學,回去複習課程內容或趕快向A2團隊諮詢,找出自己的問題點!

RC

大推Dustin的檢討影片!我在做OG、GWD時每篇閱讀都會去看Dustin的檢討影片,了解錯誤的選項為何而錯,能夠有效加速解題的速度。閱讀文章時則貫徹A2上課說的主動閱讀法,邊看邊在腦中思考文章架構,遇到不熟悉的領域也能大致了解內容,這部分幫助我很多。

DI

DI的題目並不難,但時間掌控卻很重要!我在練習時因沒有遇到太多太困難的題目,而忽略了時間控管的重要性,結果在實戰上遇到2篇MSR又花太多時間、沒有即時止損,導致最後幾題只能用猜的,這是模考時從來沒有發生過的狀況。強烈建議大家在練習時就要計時,考前想好每種題型的做題時間,不要輕忽DI,才不會大搞砸!

 

大推諮詢服務

我在模考第二次後就馬上向A2諮詢讀書計劃,A2給我的建議十分受用,讓我的CR在短短幾天內,從幾乎快全錯到只錯2-3題,進步非常多;後來也向KH老師諮詢數學,老師也很有耐心解答我所有疑問,並提醒我考前要將JJ及錯題本複習熟練,絕對是我在實戰能考滿分的主因。

我很慶幸我有主動諮詢老師們,而不是自己浪費時間埋頭苦幹,老師們的建議都非常有用,只要照著做就能將問題迎刃而解!


模考

我在考前共寫12次PP (1-6),題目難度和實戰相近,非常推薦焦慮型考生把模考都買起來寫完,有效降低實戰時的慌張感,也能練習配速。我模考的成績落在615-685,且多數在645,跟正式考試的成績一樣,雖然模考的用意絕對不在分數,但真的很在意成績的同學仍能多少參考官方模考分數,去了解目前自己的成績大概在什麼水準,以調整考試策略。

 

機經

大推,一定要買⋯我所有科目的機經題目都有做完一次,強烈建議早點開始看(特別是數學)!KH 整理的數學JJ高達500多題,難題有點恐怖,但也讓我發現自己的不足,進而在考前更努力的複習!Dustin整理的Verbal擬真題及架構整理也很用心,寫起來很療癒!

 

總結

GMAT絕對不是一個簡單的考試,準備的途中遇到許多挫折與壓力,但這裡的老師們、行政團隊,還有吉祥物般的妙妙貓、偶貓、魔偶,全都很用心照顧所有考生,用多年經驗給予最實用的建議,讓我在短短兩個月獲得理想的成績,真心推薦A2 GMAT。請大家別再猶豫,趕快報名A2 GM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