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5日 星期六

一戰555到二戰655,GMAT不是在考英文,而是在考思考事情的邏輯



求學背景:政治大學企管所
準備時間:2025/1~2025/8
2025/05/29 一戰555,2025/8/11 二戰655
準備教材:OG、GMAT官方PP1~PP6、GWD(Q) 1-22、Dustin終結者線上課程講義、貪食蛇、GMAT CLUB

前言:

30歲那年,曾經想要出國進修,但礙於當時的決心不夠,我將這個夢想放置了很久。幾年過去,當我意識到那個夢想依舊放在心裡時,我問了我自己,如果不去,我會不會後悔?就這樣在2025年踏上了這條旅程。

時間軸的演變:

原本以為在2024年12月考試可以快速準備,但後來發現自己的英文水平真的太差。我依稀記得在2月考完兩次模擬考後,分數仍然卡在525分左右,我一度懷疑自己是否要放棄考試,覺得自己都把題目寫完了,也記得一些考試技巧,但成績仍不理想。

那時我意識到自己的備考方法出了問題。之後看過一些心得與影片,思考了一段時間,我就決定報名Dustin終結者線上課程。在這個過程中,我逐漸理解了考試背後的邏輯與準備方法。

GMAT 不是在考你英文,而是在考你思考事情的邏輯

Critical Reasoning

說到CR,這個科目我印象最深。一開始我從大框架的架構,到終結者班的逐步邏輯,我以最不好的做法去準備這個科目—背公式的方式套題目,結果就一直炸裂。直到我真正靜下心來,一題一題按照老師們的建議與檢討,加上與AI機器人的互動,我才逐漸釐清這個科目的邏輯。什麼是前提?什麼是結論?以及前提與結論之間的假設是什麼?這些邏輯其實經常在我們的生活周圍發生,只是我們都沒意識到。每個人講話的背後,都有前提和假設。當我想通這點時,才突然意識到,這個科目的關鍵點究竟在哪裡。

Reading Comprehension

說到RC,我想也是我花最多時間的一科,一開始沒有好好掌控時間限制下訓練自己閱讀的品質,導致每當文章的字數超過一定的數量,在練習與考試就直接導致題目沒有寫完,直到我跟隨Dustin老師的建議,學習區塊化的摘要,區塊化的整理文章,以及答題時要注意的細節,這個科目才慢慢地進入狀況,那為什麼要訓練這部分能力? 這部分,我覺得跟之後去念書時,去工作時,如何精準且快速摘要出文章的重點,是去深造時,一定要學習的能力,目前已經在錄取學校的先修課程中,感觸很深,也很感謝當時老師們的教導方式,不是要你去背答案,套公式,而是在面對文章及考題時,你能否把它當成簡答題,好好地回答出你預想的答案? 這樣的訓練,有別於以往在台灣的學習方式,我想如果想要在GMAT拿到好的分數或是在之後的工作上有所幫助,RC真的需要好好的訓練。

Quantitative

Q是比較好掌握的一科,除了好好把GWD 寫完以外,另外搭配每次KH老師講解題目的步驟跟思維,我當時的作法是先寫自己的版本,再比照老師得版本,這部分我覺得很重要,因為我覺得寫題目會有三層境界「英文題目看得懂中文題目寫得出來->使用正確的解題步驟」。

另外,我有報名貪食蛇班,主要就是為了保持數學的熟練度,以及爭取更多機會與KH討論解題思維的盲點,所以後面正式考試時,數學都可以只錯1題內

Data Insights

我覺得我這部分沒有考得很好,但只要把教材好好練習,先熟悉考試的題型,其他的部分,可以找網路的資源多加練習練習,好比說GMATCLUB,當然DI的題型很多樣性,我考完下來,最大的感觸是TPA的IF THEN 跟 子母集合的邏輯要弄清楚,這部分是關鍵,如果不清楚的話,其實可以直接跟老師諮詢跟請教,會比較知道怎麼釐清這部分的觀念 。

從數字到轉變:這場考試教會我的事

2025年5月,我第一次正式考試的成績是 555 分;到 8 月,我第二次考試進步到了 655 分。這 100 分的差距不僅是分數的提升,更是我在這段時間心態與方法轉變的結果。這段準備過程讓我學到,GMAT 不只是能力測驗,更是一場訓練自己邏輯、耐心與思維方式的磨練。它讓我重新審視自己學習與解決問題的方法,也讓我學會在遇到挫折時不輕言放棄,而是調整策略、持續前進。

最後,如果你想在短時間內衝刺,或者需要有人為你制定方向和方法,直接找 A2 和 DUSTIN 團隊。如果你需要有人督促你,就選擇 DUSTIN 終結者班,這裡會為你提供適合的讀書計畫和考試分數分析,幫助你在準備下一次考試時進行明確的調整和準備。最後,也感謝一路上幫助過我的老師們。GMAT 不僅是能力測驗,更是改變自己態度嚴謹和邏輯思考的磨練。

給未來考生的話

如果你也在準備 GMAT,我想說:「不要只是解題,要學會解決問題。」不要害怕低分數,它只是你還沒找對方法的訊號。找到一套能讓你建立邏輯思維、持續優化策略的系統,就能讓你在一次次挫折後逐步進步。

GMAT 不只是考試,它會讓你在這段過程中變得更有結構、更具思辨力,也更能相信自己的可能性。這條路或許不簡單,但正因為不簡單,才讓我們變得不平凡。加油!這條路不簡單,但只要堅持走下去,你也會變得不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