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日 星期三

突破瓶頸獲得 GMAT 715,只要肯花時間一定會獲得滿意的分數!


求學背景:政大企管

準備教材:0G、GMAT官方PP1~6、A2講義、貪食蛇、機經


一直以來都有耳聞GMAT考試不簡單,加上覺得有他人整理的資料比較有安心的感覺,因此在網路上爬文與詢問同學後選擇口碑良好的A2 GMAT實體課程。當時選擇實體課程的原因很簡單:我的自制力相較其他人很弱,很容易分心,因此上實體課比較能夠專心,也更有學習的感覺。


時間軸:

原本希望在大二到大三的時間考完GMAT,讓我能夠更專心準備課業及其他事情,因此果斷報名2023年三四月實體課程。在上課時只有專心準備上課的講義,並沒有同步寫OG及其他練習題,直到上完課才去使用OG及其他學習資源。由於當時課業負擔比較大,加上我有嚴重拖延症,因此我一路拖到2024年5月才進行新制一戰。

當時考前練習的時候除了DI比較沒有把握之外,我自以爲V與Q都不算太難,因此並沒有購買任何機經,結果成績顯而易見的非常慘只有625分,Q甚至只有75百分位。在記取教訓後,我意識到用過去的練習方式是無法考出高分的,因此去諮詢了A2,也獲得了很大的幫助。

後續考二戰及三戰時就有聽從建議購買機經及貪食蛇,大幅增加訓練量,在第三戰時Q成功考出100百分位。雖然當時在考完第二戰成績下滑後有點心灰意冷,但在考完雅思準備申請研究所時發現這樣的分數無法申請上理想的學校,因此下定決心再考一次。

在準備第三戰時大約只花一個月的時間,在時間緊迫下,每天下班後都花大約3小時刷題,維持各科手感,也會翻以前講義複習各科重點,沒上班時則是會花一整天進行練習,最後再結合PP3-6來檢驗學習成果。

以結果來說從開始上課到獲得滿意的成績大約花了兩年,相較其他人來說準備時間長很多,因此我認為只要肯花時間一定會獲得滿意的分數的。


各科心得:

CR:

在最一開始接觸GMAT時CR是我非常不擅長的部份,還好有A2的課程以及講義讓我能夠從各種線索判斷出正確答案,也讓我了解各種題型應該如何去拆解並找出答案。Boldface的問題則是我Verbal中最不擅長的題型,常常答案與我預想的都不一樣,因此我花了非常多時間去複習之前的講義,最後在考試時遇到該題型時才不會慌張。

RC:

RC課程中有很好的教導學生如何從很長的複合句抓取真正有價值的部分,讓我不會被一些沒有意義的句子迷惑甚至是誤導。就算出現很多沒有看過的單字或是看不太懂文章意思也可以順利答對題目,對於超長閱讀理解題目不熟悉的一定要去理解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找到重點並達成題目,不然再考是時一定會寫不完。

Q:

數學的講義出的非常完整,會完整的解析每一種數學題型該如何解題,也有提供很多練習題去練習。我認為以大部分台灣人的數學程度只要肯好好練習數學一定可以拿到很高的百分位,因此一定要把握住這個最容易拿分的科目。

最一開始練習時以為考試題目會像OG一樣簡單,並沒有很認真練習,非常大意的就去考試了,因此導致1、2戰整體成績並不理想,後續有聽從老師建議,購買機經及貪食蛇,大幅增加訓練量,在第三戰時Q成功考出100百分位。

另外我認為考試的時候數學的細心度要非常夠,若因為粗心導致Q分數不如預期將會非常扼腕。最後,練習時應該在算出答案後再檢查一次才去看答案是否正確,養成檢查的好習慣才能在考試時拿保持正確率。

DI:

DI 是我認為是最難的一部份,練習題相對少、題型多變且複雜很多。在練習PP時DI永遠都是最低分的。在正式考試時最困擾就是Multisource reasoning,遇到很多題的話有非常高機率會來不及在時間限制內完成。我的解決辦法就是在考前把更多憐惜時間挪去練習DI,想辦法熟悉各種題型,在考試時才能夠花更少的時間去完成題目。


結論:

GMAT 真的是一個非常困難且耗時的考試,因此真的非常推薦去報名A2 GMAT的線上與實體課程,可以大幅提升考試的準備效率,用更短的時間出分,除此之外還有很多非常有幫助的額外加強課程,都可以很大程度地幫助考生提升成績。

另外,老師們也都非常專業,除了可以預約諮詢來針對性解決問題外,在後續申請學校時也可以提供非常寶貴的建議與指導,並介紹厲害的人脈來幫助申請理想的學校。非常感謝A2 GMAT的教導與協助讓我能夠從原本不甚理想的分數進步到考出超乎預期的成績。最後A2考前準備影片非常有幫助,強烈推薦考前去觀看,可以修正一些考試時會遇到的問題,例如題目時長分配不均這種很嚴重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