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9日 星期六

三個月出分 GMAT新制二戰675(PR95) 感謝A2 GMAT!


- 求學背景: 台大會計
- 英文程度: IELTS 7.5,英文指考90.5
- 準備時程: 2025一月初~三月底(三月初一戰,三月底二戰),期間讀書時間都花在GMAT上
- 準備教材: OG, 官方PP1~6, GWD V 1-13, A2線上課程講義, 25天數學練習計畫, PP破解檔
- 考試成績: 675(PR95) / Q88(PR95) / V83(PR84) / DI79(PR77)

▌前言

去年底決定出國唸研,瞄準26 fall term申請。
雖然越多商學院願意接受GRE,不過身邊大多數好朋友還是選擇考GMAT,由於我個人在考試期間很常會問其他人的準備方式,想說人多好辦事,最後選擇GMAT作為考試。

▌為什麼選擇A2

個人身邊也有不少靠自學拿到好成績的朋友,但由於自己時間線較為緊湊(後續當兵時間極為不確定,算來算去完整備考時間大概最多就是三個月)。加上自己從小到大一直都是考試讀書上來的,報名補習班就成為一個既能穩定軍心又有機會把天花板分數拉高的選擇。而基本上身邊朋友接選擇A2 GMAT,也有耳聞老師在激勵學生這方面特別有一套,我本身也是需要激勵才能發揮實力的學生,因此沒做過多猶豫便報名A2,選擇線上班則是可以自由調配上課時間,不懂的回去複習也更有效率。

▌大致時間軸

一月跨完年馬上開始看影片,大約耗時三周左右把影片看完,接著先從老師提供的講義題目開始寫,不過二月遇到過年玩心大起心態稍有鬆懈,導致本來預估一戰是要在2/28以前考完延後到3/6,好死不死剛好遇到數學換題(這部分算自己幫找理由開脫),因此建議大家如果有預估好的考試時間,除非有大型異動,不然就是先報下去就對了,才不會在備考期間一直幫自己找理由說今天可以小偷懶一下。

二月基本上就是寫題目,OG寫完後開始寫GWD跟數學25天複習計劃,考前大約10天開始寫模考跟機經,1,2各寫三回就去考了。這邊強烈建議大家購買官方的PP3-6, 我個人認為數學跟DI都比1-2難,而且由於1-2的數學真的過簡單(目前考了兩戰都是覺得比1-2的題目難不少),加上一科滿分對於拉抬總分幫助極大,很有可能大家寫完1-2看到總分覺得哎呦自己蠻行的(至少我當初真的有這樣輕敵)去考試時才被數學狠狠洗自己一波臉。

二戰基本上就是聽A2的話乖乖買3-6的模考,一天寫一回並繼續把剩下的25天複習計劃寫完,也順便把滾動式幾經練習完(詳情可以去看老師在板上發過的文章),我實戰去考試是沒遇到滾動式機經,不過過往的難題還是強烈建議要練習一下,確保自己在心態上能夠穩住,遇到難題臨危不亂。

▌各科心得

CR

由於考前就有耳聞CR基本上就是GMAT的大魔王,也聽所有朋友說重點是檢討而不是無腦刷題,一開始採取的方法便是耐心的檢討每一題為什麼錯,把自己的邏輯線寫出來,先想一下自己選的解答是否有不完善的地方,正確解答又比自己選的好在哪裡,而這邊線上班的解題影片便派上非常大的用場,可以自己先想好一遍之後看Kory的解題影片,越寫到後面後會發現思考方式跟Kory給出的解釋有異曲同工之妙,基本上OG上的題目都可以透過Kory的解題影片解決,省了非常多時間。

另外老師給的PP破解檔我也蠻建議在OG做完後馬上接著練習,我個人認為這邊的題目整體來說難度比OG略低,正是很好練習自己是否有內化老師上課教的觀念的題目,基本上PP破解檔寫到後面看完題目腦袋都會大概知道題目的邏輯漏洞在哪,然後經過訓練也會自己想出一些可能的答案,這時候如果發現五個選項裡有你剛剛想到的解法成就感就會爆棚,更有信心繼續讀下去。

此外我強烈建議遇到不熟悉的題型還是要回去複習老師的上課影片,我由於後期都是偏寫題檢討如此循環,沒特別回去複習講義,久而久之會發現自己對於某些題型似乎有點陷入邏輯誤區,尤其是被Kory稱為送分題的Boldface題型,在剛上完課後基本上後面的OG練習題都刷得超過癮,一堆題目看了30秒就能選對,結果到寫GWD的時候不知道是怎樣感覺這項能力完全消失,不僅題目要看蠻久,最後也很常選到錯題,因此建議大家如果遇到不拿手的題型,請耐下心子回去看影片,確認自己現在用的解題方式是正確的,才不會因懶惰而浪費的拿下送分題的機會。

RC

至於RC由於我個人平常沒什麼在看原文書,大多數累積的技巧還是透過高中學測、指考而來,而我認為指考的題目跟GMAT還是有本質上的差異,指考我很常習慣先看題目跟知道要問什麼後,在看文章找到該問題點就回去寫那題的答案,但GMAT由於長句很多,而且沒辦法跳題,因此只能乖乖練習讀GMAT的閱讀技巧,以及練習什麼資訊是重要的、什麼資訊可以暫時跳過。

不過個人對於RC可以分享的技巧不多,感覺到最後還是盡可能地把內容看懂,然後選擇最適合的答案,這邊蠻建議大家可以去找一下GMAT的常見詞彙,因為有時候其實是整篇文章看得懂,但選項一些語氣不是平常會用到的意思,就很容易因此把選項刪掉,這部分也是慢慢累積而成的。

Q

數學過去個人都蠻有自信的,至少不是拉垮的程度,但不得不說一戰考完簡直顏面盡失,有可能是因為第一科考太緊張,也有可能是因為考前知道全對可以拉高分數,很自然地會覺得數學要全對,無形之中給自己蠻大的壓力,導致遇到難題只要發現有點小超時就會很緊張,到最後什麼鬼都沒解出來還白白浪費時間,最後一戰怒錯五題(但這樣PR還是有88,幫自己辯解一下真的拿到略難的題目)。不過這邊想要說的是,即使題目再難,其實大多數時候保持冷靜,是有辦法循序漸進解開的,因此我認為數學這科基本上大家都有全對的機會,重點是心態有沒有穩住,不要因為一題解不出來就心煩意亂。

我二戰時就把數學放到最後考,一來是因為我怕又跟一戰一樣先考數學結果發現沒全對後心態全無,而來最後一科通常會有更輕鬆的心態去考(因為考完就解脫),放輕鬆反而比較容易發揮實力,因此大家可以考慮一下自己的考科順序。

另外沒耐心的同學像我可以把25天練習計畫一份拆成兩次寫,我個人是每次寫到後面都會非常沒耐心,尤其是遇到DS題,因此要確保練習效益最大化,大家也可以考慮此種方式練習。

DI

DI就是寫題目、OG練習,我是聽從朋友的建議用電腦版的練習,比較符合考試情況,不過個人經過兩戰以及數次模擬考後,我覺得如果同學在練習DI時覺得很卡,可以複習老師的解題影片,掌握遇到不同類型的題目需要注意的點。

模考的DI難度通常不高(即使是3-6),與其說是題目簡單,不如說你很容易單純看一下題目回去就能找到文章的哪裡再問這個,但我認為實戰考試題目會複雜許多,單靠先看題目回去找資訊這點蠻容易踢到鐵板的,我個人模考練習DI長期都能保持PR90以上,二戰遇到一狗票難題,看到都覺得這什麼鬼這種,最後怒錯11題其實是非常離譜的數字,因此DI強烈建議各位也不要掉以輕心,模考的題目讓你覺得很像益智測驗有可能是錯覺,還是要有好的解題方式在能穩穩拿下成績把總分拉上去。

▌實際考試(二戰順序): V>DI>Q

V: 放第一科是因為我自己認為V是容錯率相對高的題目,也就是你假設遇到寫不出來的題目是比較不會慌的那種,我兩次實戰遇到的V都比模考5-6的題目簡單,因此最後分數也比較高,因此我認為大家最擔心V也花最多時間在V上面很正常,不過實戰考試還是盡量以放鬆的心態去寫,才能發揮最大實力。

DI: 放第二個其實就是單純數學想最後寫,本來是規劃V考完後要休息一下,但V實在寫太順有點小膨脹,想趁勝追擊DI結果摔一個狗吃屎,個人建議還是按照平常練習的規劃去走最適合。

Q: 沒特別遇到機經題,但我認為這本來就可遇不可求,二戰遇到一題難題想了極久還是解不出來,最後果斷放掉、先寫其他題再回來檢查重算,我認為數學儘管不像V很需要確保每題所花的時間,但如果發現寫了4分鐘還是很卡,我個人還是建議放掉之後再回去重算,畢竟一戰就是因為太想全對,想暴力解開所以嚴重壓縮到後面題目的時間,我認為大家如果有好好練習,在時間上做些取捨,要全對儘管不像剛改新制如此簡單,也不是一件真的非常難的事(最後還是沒全對......),數學真的會打臉每一個掉以輕心的人,請大家勿以身試法,一次250美金可以做很多事。。。

▌誠心建議

由於個人分數其實就是中規中矩,因此可能沒辦法給大家太多「拉高分」的建議,但我自認這三個月能踩的雷也是踩了不少,因此可以建議未來的考生在準備時盡量避免掉一些會拖累分數以及準備效率的方式,希望大家都能考到自己理想的成績,申請到自己想要的學校。

最後強力建議真的要買官方模考3-6,我跟朋友後來討論出一套GMAT陰謀論,就是他們1-2數學跟DI會特簡單,讓大家掉以輕心順便膨脹,如果運氣以及實力堅強當然一戰就能過,但像我這種偏半吊子的就是被狠狠洗臉後還是得二戰+買模考,賠了現金又賠時間,因此若允許的話還是一戰就先把模考買了拿來練習,避免模考分數通膨的情況發生。

最後感謝A2 GMAT的老師,考完一戰後也給了很多實際的建議以及努力,包含老師醍醐灌頂的激勵,都讓我最後能在三個月內考到原本設定的成績,此外A2各種諮詢以及申請資訊也都非常實用,蠻推薦未來有需要的學生可以參考A2的,個人頗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