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個全程在職準備的考生來說,我犯的錯誤實在很多,
這部分主要整理出來給和我一樣必須考量 career gap 而無法全職考試的同學做為參考.
至於有辦法全職準備的考生,我覺得只要能夠取得適當的資源(網路或補習),
加上充分的自我自制能力去安排自己的讀書計畫並嚴格執行,
絕對都會比分心的狀況下更能夠發揮自己的實力.
[一戰]
在考試以前,
我曾經天真到認為只要利用上班時間以外的空檔自修一個月,
就可以拿到700+.
一戰以後被擊潰才理解到在英文基礎不好的狀況下,
這根本是天方夜譚.
如果早已規劃有出國念書的打算,
能早點開始準備就早點開始.
[二戰]
上完 A2 精修班以後,
SC 我犯了 A2 上課講的錯誤之一 -- 過於重度依賴解題技巧.
任何題目我只要看到一些關鍵字就用上課學到的技巧選答案,
可想而知最後滑鐵盧的結果可被預期.
GMAT 考的是"相對最佳解", 不是"絕對最佳解",
所以我們不需要一直想要追求所謂最完美的句子.
一個句子是ㄧ條線, 上課學到的選答技巧只是一個點,
必須要先確認整條線都是正確的答案,
利用點去排除或過濾選項才有意義.
[三戰]
這次的考試我犯了 A2 提過的另外一個錯誤 -- 過於重視做題量.
在這次準備考試的時候我拼命練習 GWD,
因為我潛意識天真的認為考題會從這裡面重複出現.
但這樣不紮實的練習我後來檢討其實是沒有太大意義的.
GWD 是抄出來的題目,
不像 OG/OV 一樣有正確答案.
所以 A2 說過 GWD 是用來練 Pace 的,
不是用來苦讀的.
Dustin 也說過他 GWD 只做了五回就上考場.
所以做題量不保證與分數成正比,
吸收與融會貫通的程度才是重點.
[四戰]
我覺得在這次考試準備過程當中我終於開始有點掌握到重點,(晚熟)
因為我沒有追求做題量,
只是紮紮實實的拿出 OG/OV 再準備ㄧ次.
在準備的過程中我發現了很多之前忽略的盲點,
而且也重新歸納出很多考點的結構.
然後考前只有選幾回 GWD 還有 PP 練 Pace.
這個過程讓我自己覺得跟前幾戰的掌握度已經不同,
SC 比較能夠著重在結構面與語意上面的分析,
CR 比較能夠預測出題方向,
RC 比較能夠掌握文章架構.
與五戰相比,
老實說我覺得我五戰的時候實力並沒有明顯的進步,
最多只是內心與答題穩定性的提高與機經的加持.
[五戰]
這次主要的助力我覺得應該是在 Verbal 機經.
因為閱讀四篇中三篇,
所以讓我在考試的過程當中可以挪出一點時間給其他沒看過的題目,
減輕我的心理壓力.
但我要補充說明一下,
在我的考試狀況裡,
機經擊中的部分只有"文章內容"!
考題與答案選項我完全覺得陌生,
所以就跟前面提到的一樣,
機經只是ㄧ帖補藥,
虛不受補只會上吐下瀉要人命.
最好的應考方式還是不斷的加強自己的實力.
這次我還犯了一個差點致命的錯誤 -- 記錯 GMAT 考試限制.
誤以為限制是ㄧ年內"六次".
但其實條例上面是寫"五次",
所以這等於可能是申請前的最後一戰了,
更要命的是這是我考前當周才發現的問題.
所以期間幾個禮拜我一直都還是處於一種這次考砸老子還有下次跟你拼的心態,
這其實非常要不得.
這次的經驗我覺得其實 GMAT 對於在職考生也是在考驗你內心的成熟度,
如何在工作壓力下同時要規範自己嚴謹的執行自己的讀書進度,
並調適自己內心的起伏與惰性,
而且小弟明顯還不及格.
一來應該要自己注意相關規定,
二來應該要像個考生一樣時時維持自己的心理素質在備戰狀態.
+末言
首先,
補習絕對是走捷徑的選項之一,
找到正確的老師幫忙抓出最精要的關鍵就可以省下走錯路的成本.
如何在時間成本,金錢成本,效果成本之間取得最有效率的組合,
本來就是考生應該決定的責任.
最後,
老實說我覺得自己的經驗分享對於全職考生應該沒有太大幫助,
全職考生們絕對有更好的條件取得更高的分數.
但希望在這一路上犯過的錯誤經驗能給現在或未來的在職同學們一點參考,
在職考試絕對不會是阻礙自己達成某些目標的唯一限制,
心態鬆懈或策略規劃不夠充分才會是在職考試的變數.
祝大家順心!
這部分主要整理出來給和我一樣必須考量 career gap 而無法全職考試的同學做為參考.
至於有辦法全職準備的考生,我覺得只要能夠取得適當的資源(網路或補習),
加上充分的自我自制能力去安排自己的讀書計畫並嚴格執行,
絕對都會比分心的狀況下更能夠發揮自己的實力.
[一戰]
在考試以前,
我曾經天真到認為只要利用上班時間以外的空檔自修一個月,
就可以拿到700+.
一戰以後被擊潰才理解到在英文基礎不好的狀況下,
這根本是天方夜譚.
如果早已規劃有出國念書的打算,
能早點開始準備就早點開始.
[二戰]
上完 A2 精修班以後,
SC 我犯了 A2 上課講的錯誤之一 -- 過於重度依賴解題技巧.
任何題目我只要看到一些關鍵字就用上課學到的技巧選答案,
可想而知最後滑鐵盧的結果可被預期.
GMAT 考的是"相對最佳解", 不是"絕對最佳解",
所以我們不需要一直想要追求所謂最完美的句子.
一個句子是ㄧ條線, 上課學到的選答技巧只是一個點,
必須要先確認整條線都是正確的答案,
利用點去排除或過濾選項才有意義.
[三戰]
這次的考試我犯了 A2 提過的另外一個錯誤 -- 過於重視做題量.
在這次準備考試的時候我拼命練習 GWD,
因為我潛意識天真的認為考題會從這裡面重複出現.
但這樣不紮實的練習我後來檢討其實是沒有太大意義的.
GWD 是抄出來的題目,
不像 OG/OV 一樣有正確答案.
所以 A2 說過 GWD 是用來練 Pace 的,
不是用來苦讀的.
Dustin 也說過他 GWD 只做了五回就上考場.
所以做題量不保證與分數成正比,
吸收與融會貫通的程度才是重點.
[四戰]
我覺得在這次考試準備過程當中我終於開始有點掌握到重點,(晚熟)
因為我沒有追求做題量,
只是紮紮實實的拿出 OG/OV 再準備ㄧ次.
在準備的過程中我發現了很多之前忽略的盲點,
而且也重新歸納出很多考點的結構.
然後考前只有選幾回 GWD 還有 PP 練 Pace.
這個過程讓我自己覺得跟前幾戰的掌握度已經不同,
SC 比較能夠著重在結構面與語意上面的分析,
CR 比較能夠預測出題方向,
RC 比較能夠掌握文章架構.
與五戰相比,
老實說我覺得我五戰的時候實力並沒有明顯的進步,
最多只是內心與答題穩定性的提高與機經的加持.
[五戰]
這次主要的助力我覺得應該是在 Verbal 機經.
因為閱讀四篇中三篇,
所以讓我在考試的過程當中可以挪出一點時間給其他沒看過的題目,
減輕我的心理壓力.
但我要補充說明一下,
在我的考試狀況裡,
機經擊中的部分只有"文章內容"!
考題與答案選項我完全覺得陌生,
所以就跟前面提到的一樣,
機經只是ㄧ帖補藥,
虛不受補只會上吐下瀉要人命.
最好的應考方式還是不斷的加強自己的實力.
這次我還犯了一個差點致命的錯誤 -- 記錯 GMAT 考試限制.
誤以為限制是ㄧ年內"六次".
但其實條例上面是寫"五次",
所以這等於可能是申請前的最後一戰了,
更要命的是這是我考前當周才發現的問題.
所以期間幾個禮拜我一直都還是處於一種這次考砸老子還有下次跟你拼的心態,
這其實非常要不得.
這次的經驗我覺得其實 GMAT 對於在職考生也是在考驗你內心的成熟度,
如何在工作壓力下同時要規範自己嚴謹的執行自己的讀書進度,
並調適自己內心的起伏與惰性,
而且小弟明顯還不及格.
一來應該要自己注意相關規定,
二來應該要像個考生一樣時時維持自己的心理素質在備戰狀態.
+末言
首先,
補習絕對是走捷徑的選項之一,
找到正確的老師幫忙抓出最精要的關鍵就可以省下走錯路的成本.
如何在時間成本,金錢成本,效果成本之間取得最有效率的組合,
本來就是考生應該決定的責任.
最後,
老實說我覺得自己的經驗分享對於全職考生應該沒有太大幫助,
全職考生們絕對有更好的條件取得更高的分數.
但希望在這一路上犯過的錯誤經驗能給現在或未來的在職同學們一點參考,
在職考試絕對不會是阻礙自己達成某些目標的唯一限制,
心態鬆懈或策略規劃不夠充分才會是在職考試的變數.
祝大家順心!